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山东省公布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

2024-12-21 13:45:2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潘愈 付英杰

 

12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批准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60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81项)。龙虎斗打击乐、济南毛猴、景泰蓝金丝彩釉画、蹴鞠制作技艺等项目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此,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数量达到582项(不含扩展项目)。

据了解,2024年7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推荐申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开展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工作。11月,经推荐申报、材料审核、专家评审小组初评、专家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共提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297项。

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山东省人民政府先后公布6批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2月,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7项)。女娲神话、杨家埠木版年画、吕剧、山东快书、潍坊风筝、德州扒鸡制作技艺等项目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10月,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0项)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21项)。庄子传说、黄河号子、西河大鼓、鲁绣、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胶东花饽饽习俗等项目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5月,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62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21项)。百鸟朝凤、坠子、八卦掌、糁制作技艺、淄博刻瓷等项目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3月,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58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59项)。姜太公传说、高唐四平调、济南微雕、东明粮画制作技艺等项目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11月,批准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95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74项)。秦琼传说、山东柳琴、侯氏社火脸谱、章丘铁锅锻打技艺、鲁班锁制作技艺等项目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是文化大省,也是非遗大省,非遗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目前山东共拥有18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非遗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是指此前已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在后续一批申报时,由于申报地区和单位不同,只能以扩展保护单位的形式将其申报项目作为扩展名录项目。这些扩展项目与此前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同名项目共用同一个项目编号,但项目特征、传承状况存在差异,保护单位也不同。扩展项目是为了更全面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和多样性,丰富和完善已有项目的保护工作。

例如,今年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日照市东港区山东民歌(东港民歌),便是2006年由山东省文化厅、临沂市费县、菏泽市成武县共同申报,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包楞调)的扩展项目。增加不同的保护单位,有利于全面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