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月
岁月交织,年岁更替。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山东金融业紧扣时代脉搏,深度融合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念,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发力,众多实事落地开花。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大事记,一起看看这一年来山东金融业都做了哪些实事,瞧瞧其稳健而富有活力的发展进程。
润泽科技“沃土”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将“科技金融”列在首位。
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将“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首要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孕育了众多科技型企业。不同于传统行业,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成长性的特点,这使得它们在融资方面面临更多挑战。为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题,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将2024年确定为“山东省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年”,引导全省金融机构谱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在此过程中,山东各地的科技金融领域亮点不断涌现。济南作为“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迎来了获批和建设的三周年纪念,其间“科技-产业-金融”的循环体系日益顺畅;烟台通过创新“投贷联动”机制,有效满足了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枣庄则推动全省首个科创积分贷普惠融资场景在辖区落地,为科技金融大文章基层实践作出有益探索……
今年9月,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通知》,推动科技金融工作各项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科技创新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长周期活动,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因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资产积累不足等原因,缺乏传统贷款业务所需的良好经济基础和抵押担保条件,“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
聚焦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联合省科技厅推广“科融信贷”业务,搭建山东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7月15日,青岛银行成功为山东深蓝科技发放“无抵押、无担保”贷款200万元,标志着山东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最新打造的专属产品“科融信贷”正式落地。截至9月末,已入驻科技型企业近1.2万家、金融机构84家,累计为1959家企业提供贷款授信110.9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山东省科创贷款余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高出各项贷款增速4.2个百分点;其中“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3687.6亿元,同比增长12.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再加码
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是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今年10月,由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日前,山东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下发了5.6万优质中小微企业名单,山东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车间工地。
建行山东省分行对名单中的专精特新企业、纳税信用A级企业、科技中小企业等,配备“善新贷”“善科贷”等专属信用类信贷产品,利率在现行价格基础上优惠60个BP。
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建行山东省分行累计为431户科技企业投放普惠金融贷款7.83亿元,高效服务小微企业,有力支持新质生产力,打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科技第一枪。
事实上,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下发后,山东各大金融机构均纷纷响应,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融资支持。
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针对中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的痛点,该行推出了“小微易贷”“极速贷”“产业贷”等信用贷款产品,有效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则通过“农银e贷”等线上产品,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的快速审批和发放,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随着金融支持政策的不断深化和金融机构服务模式的创新,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一样,助力乡村振兴同样是普惠金融的重要使命。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当下,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更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在山东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山东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坚定地承担起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任。以建行山东省分行为例,该行创新“农业托管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农村三资综合服务”模式,搭建“农村三资业务综合管理平台”,为基层政府提供了一套农村三资领域的全功能、多渠道信息化管理工具。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了解到,截至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9万亿元,增速高于全部贷款3.9个百分点;农业保险地方特色险种达到123个,实现了主要粮油作物的全覆盖。金融“活水”的注入,为山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供应链金融破题起势
日前,威海市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共享贷”正式落地,推出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为10家企业发放信贷资金超亿元,创新了山东省内银行与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合作开展数据资产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是大数据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生动实践。
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保障。然而,在现代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的格局中,上游供应商往往面临资金回笼周期长、周转压力大的难题。供应链金融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产融结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准确把握供应链金融内涵和发展方向,稳步推动其规范、发展与创新,如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探索提升融资结算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加大对核心企业支持力度等;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防范各类风险,严格监管约束。
在此背景下,山东连续三年对供应链票据业务出台奖励政策。2021年2月发布《关于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融合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通知》,提出对推动应付账款票据化、推广供应链票据平台及应用的具体支持政策;2023年12月发布《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支持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且直接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的山东省平台,最高给予省级一次性财政奖励500万元;在2024年1月发布的《2024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中,设置不低于50亿元的再贴现专项额度,对供应链票据给予低成本资金支持。
在政策支持下,山东供应链金融破题起势,加速发展。
10月25日,2024供应链金融赋能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日照召开。会上,启动了日照银行“黄海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直连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
近年来,日照银行积极推动供应链票据创新应用,2021年3月落地山东省首笔供应链票据贴现融资业务;今年8月27日,日照银行“黄海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获批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并于9月28日通过上海票交所系统验收。
除了金融机构,不少大型企业集团也在供应链金融建设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山东港口集团旗下“港云仓”平台已发展为全国沿海港口电子仓单业务体量最大、运营最成熟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山东高速旗下通汇资本供应链票据平台业务规模同样增长迅猛,2024年5月宣布平台业务规模突破千亿,是首个供应链票据规模突破千亿的平台,也是用时最短突破千亿的供应链票据平台。
山东农担也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积极作为,截至2024年9月,已累计与62家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担保业务合作,累计担保金额达到29.9亿元。
山东供应链金融在规模增长、业务创新、核心企业引领、金融机构参与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成功破题起势,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完善、高效、创新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