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看见 | 2024年山东向“新”力争先出彩

2024-12-31 11:06:2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吴绍博

 

日前,山东公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发展成绩单,全省生产总值为719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31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7914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39336亿元,增长4.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山东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平稳,结构升级调整持续活跃,从全国增长情况来看,山东省表现出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作用,各项数据均高于全国水平,表明山东经济发展居于全国前列。”

成绩的取得,是山东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2024年,山东全省各地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依托自身丰富的产业优势,不断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经济向“新”而行

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管理模式革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催生新业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先进生产力。

前三季度,山东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全省经济延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态势,而具体分析产业、外贸、投资等领域,多组数据透出山东经济向“新”而行。

“山东前三季度5.6%的GDP增速非常亮眼,发挥出了经济大省对全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作用。这主要得益于,山东全力稳增长、提质效、塑优势、防风险、惠民生,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实现了经济运行保持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世林告诉记者。

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山东系列政策接续发力,用新引擎、新优势获取新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围绕‘新三样’、跨境电商、供应链头部企业等外贸新动能,今年山东出台72条支持政策举措,持续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王红告诉记者,前三季度,全省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增长6.4%,占比达到72.3%;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6.78万家,同比增加7.6%,外贸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同时,服务贸易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长29.26%。

从投资端看,山东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新兴产业投资扩容加速。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5.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2%。“制造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加迅速,说明山东工业制造业快速发展中设备更新行动应该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拉动作用显著。”郑世林表示。

科创驱动新质迸发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截至今年11月,山东累计建成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已超52%,全省虚拟现实设备、服务器、集成电路等智能化产品产量实现20%以上增长;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较前三季度再提高1.1个百分点。

山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省科技系统将坚决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抓好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方面工作。

近年来,济南积极拥抱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产业新优势,新质生产力发展颇具成色。超高速电磁驱动试验、载人航天微重力试验、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基因剪刀”首次实现技术出口美国;在全球率先研制出了12英寸(直径300mm)的超大尺寸光学级铌酸锂晶体;“齐鲁卫星”“济南一号”“泉城一号”“济高科创号”相继发射,济南在国内率先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3个重要领域全面布局……

当下的济南正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数实深度融合、具有省会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了总规模突破1.6万亿元的四大主导支柱产业。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青岛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青岛国信集团成功交付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标志着国内深远海养殖技术的重大飞跃;海信集团推出的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电视,颠覆了传统视觉体验;中车青岛四方发布的全球首列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展现了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力量;青岛能源所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持续突破,为新能源产业注入了新活力……这些科创企业如同强劲的风帆,推动着青岛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经济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本质的体现和延伸。人才既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是产业升级的强大支撑力。抢高端人才就是抢创新资源,引高端人才就是引发展动能。

作为山东的省会,济南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玉跃表示,下一步,济南市将持续对标国内一流、扛牢省会担当,持续强化“人才政策上不封顶、人才服务没有天花板、人才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持续构筑人才引育留用服全链条工作体系,持续打造“我在济南刚刚好”城市人才IP,为强省会建设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让济南成为近悦远来之城,人人向往之城。

近年来,济南在人才工作上下足功夫,屡出“大招”“新招”。今年5月和9月,济南先后两次举办中国·济南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共组织4000多家单位参加,吸引海内外11万名人才到场,现场达成意向3万余人次。

今年,作为“万亿之城”烟台的起步之年,烟台为“抢人”密集出手、频放大招:出台青年人才新政3.0版,推出新政15条,力争用3年时间吸引超20万名青年人才来烟就业创业;举办首届“烟台人才节”;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发布技术需求榜单和青年人才需求榜单,抛出各类青年人才需求16000余人;举办2024年烟台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产才对接大会,吸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博士、博士后,与全市50多家园区、企业、高校精准开展产才对接。

向“新”而行,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省必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抢占未来赛道,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成色,大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未来。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