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山东“就业20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5-01-01 11:24:2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王琳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2024年12月31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要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共七部分,主要从构建就业优先政策协同体系、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平等就业权益保障体系等方面,研究提出20条贯彻实施意见。

年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以上

“山东是人口大省、就业大省,每年的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2025届高校毕业生总量达89.8万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衣军强介绍,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高质量充分就业省份。《实施意见》明确到2035年的就业工作细化目标。到2030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保持在110万人以上,新增高技能劳动者100万人以上,失业水平有效控制;到2035年,基本形成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结构优化、就业供求平衡、就业服务优质、就业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局面。《实施意见》优化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系列长效政策。提出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把高质量充分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持济南、青岛打造全国北方区域就业集聚区。完善“基本服务+特定帮扶+急难救助”三位一体精准就业援助体系,推广“妈妈岗”就业模式,构建生育友好就业环境。

“《实施意见》还创新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系列专题项目。”衣军强介绍,我省将普遍设立大学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赋能平台,实施志愿服务乡村振兴、青年见习实习等专项计划;培育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市、区),支持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打造“产、城、人、业”融合发展县域就业模式;培育“鲁滋鲁味·鲁艺鲁品”专项职业能力品牌,规划加强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

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改革措施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分市劳动力调查制度,建立高质量充分就业统计监测体系。将就业状况作为高校办学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估、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对高校及专业就业状况实行“红黄绿”亮灯分类提醒。推行“数智就业”服务模式,更好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此外,《实施意见》还细化提出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系列专题活动,并从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计监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要求。

在22所高校开设“人社服务”窗口

山东是高校毕业生大省,每年毕业生总量约占全国7%,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创新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着力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全领域、全流程服务格局,赋能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衣军强介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22所试点高校,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赋能中心,辐射带动全省毕业生就业创业,2024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于上年同期,取得积极成效。

赋能中心通过发挥线下实体优势,提供就业事项咨询办理、就业指导、心理疏导、技能提升、就业普法、招聘对接、创业指导等全方位服务。赋能中心还强化全流程智慧共享,把推进服务智慧化作为建设主攻方向,配备职业测评、AI面试等专业设备,精准画像职业兴趣、岗位匹配、职业发展,方便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

“赋能中心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生涯发展规律,贯穿大学生全周期开展就业服务。”衣军强介绍,对于低年级同学,赋能中心帮助他们根据实际制定职业生涯目标;中高年级同学就业意向相对明确,中心引入校外资源,为专业实习、企业实践提供机会;毕业年级学生具备基本求职能力,中心指导学生准备求职材料、办理相关手续,帮助毕业生高效、顺利就业。此外,赋能中心强化全领域资源聚集,开展“就选山东”“百县联百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校园”等系列校地合作促就业项目,各市人社部门主动协调市发改、教育等部门资源,为驻地高校赋能中心量身定制一批就业创业服务活动。“目前,22所试点高校均开设‘人社服务’窗口,16市人社部门定期进校开展政策宣讲、培训指导、直播带岗等服务,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常态化、不断线。”衣军强说。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