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庆英
“城市的文化根脉来自历史深处,是城市的基因、灵魂和特质所在。从儒家文化发源地曲阜,到齐国故都淄博,再到海滨城市青岛……山东的每一座城市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济宁市孔孟书画院院长郑志群,在提案中提到,要通过“人文塑城”的实施,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城市呈现出独一无二的风貌。
推动“人文塑城”,郑志群建议,可从规划先行、融入生活、基础栽培、品牌塑造、广泛合作、经典呈现等几方面谋篇布局。
用文化标识集结片区与城市灵魂。“每座城市都拥有独特且多元的资源宝藏,我们应立足当地特色,系统规划各类文化片区。”郑志群建议,依据城市现状、发展特色、古籍记载、考古定位等,划分出相应的文化展示区,利用城市规划勾勒出清晰的文化脉络,将散落在城市各处的文化珍珠串联成熠熠生辉的项链,使市民与游客踏入片区,便能直击城市灵魂深处。
郑志群表示,应将文化充盈城市空间与生产生活。“文化不应束之高阁,而要落地生根,融入日常生产生活。”郑志群建议,可以在老城区改造或新城区建设中,巧妙嵌入文化元素;在社区公园中,以当地神话传说、名人轶事为蓝本打造主题景观;沿着城市的主干道街景打造、路灯造型、公交站台设计等,融入特色文化标识,真正做到城市处处皆亮点,生活时时有文化。
“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挖掘每座城市的独特优势,打造专属文化品牌,形成文化高地。”郑志群以济宁为例说道,可以擦亮儒家文化、运河文化、金石文化这三张金名片。在传承经典上,持续做好孔子文化节、孟子文化节,让全球华人感受儒家智慧的深邃,向世界递出文化交流的 “济宁名片”。“同时,积极与西泠印社强强联合,汇聚金石研究、创作、鉴赏之力,匠心打造‘济宁金石文化月’,展现金石古韵,掀起文化热潮。”郑志群建议,借助品牌活动强大的辐射力,将城市形象深深烙印在大众心中,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下,推动精品旅游发展已经成为打造增长极的关键落子。”郑志群表示,这不仅是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更是展现城市独特魅力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全力突出景区 “高精尖专” 的文化特色,摒弃千篇一律的规划思路,深入挖掘当地独有的自然与人文宝藏,避免产品同质化、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弊端,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另外,注重文旅产品的创新升级与特色化体验,打造多元文化体验空间,让群众沉浸式参与,为游客带走独一无二的旅行记忆。同时,增强书法、剧目等在景区等公共文化场馆的参与度,用书法艺术装点景区的亭台楼阁、休憩长廊,用沉浸式剧目丰富游客的参与体验,提升文旅场所的格调与底蕴,使城市借精品旅游大放异彩。
“文艺是城市的精神火炬,一部小说、一部文学作品,一首歌曲、一场舞台剧,甚至一幅名画都能点亮群众的心灵。”郑志群还建议扶持壮大文艺家群体的引领力量,多给艺术家群体呵护与支持,让城市在文艺的滋养下散发出璀璨光芒,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栖息地。
郑志群表示,“人文塑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精雕细琢。“从规划蓝图的精心绘制,到生活细节的文化嵌入;从品牌的响亮打造,到文艺的蓬勃兴盛,全方位发力,让人文成为山东城市发展最温暖、最持久的底色,汇聚成齐鲁大地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