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山东国惠集团调整定向、转型提质的关键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转型发展双重承压的困难挑战,集团承压奋进,全面实施调整定向,推动转型提质发展,落实“十大攻坚突破行动”,“转”的思路更加清晰,“调”的力度逐步加大,“质”的成色不断加厚,“新”的动能加速积聚。
山东盐业转型提质谋发展
2024年,山东盐业紧紧围绕集团“1123456”总体战略思路,积极攻坚进取,创新工作思路,探索转型路径,管理提升、科技研发、资产盘活工作成效明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山东盐业是由成立于1949年1月的山东省盐务局经改革重组形成的省属国有企业。现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山东国惠和山东省财欣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共同履行出资人职责。改革重组完成后山东盐业公司功能定位相应调整,“十四五”期间,公司业务不再涉盐,而以实业运营、股权投资、资产管理为主。公司全资或控股鸢晶盐业、山东升索、山东科合、山东海渔4户企业,主营业务涉及现代海洋、新能源、大宗贸易等行业;参股国泰租赁、国惠小贷、索普招标等公司。
据悉,山东盐业成立11个提质增效专项工作组,围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对各权属企业开展实地“监、帮、促”,经营业绩及三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山东升索考核利润同比翻四番,海外业务实现历史性突破,出口老挝鲟鱼饲料累计达到200吨。山东科合依托联合育种项目开展苗种繁育,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开展大菱鲆饵料营养实验,促进经营效益提高。
同时,山东盐业科技创新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山东升索大力实施科技赋能,“微粒子料”研发升级为“新微粒子系列苗种料”,获评山东饲料企业主体信用最高评级“AAA”级,“刺参功能性配合饲料的研制与应用”科研项目荣获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一等奖。山东科合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取得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成果,并成功培育出珍珠龙胆石斑、云龙石斑等南方养殖的多个品种石斑鱼鱼苗,实现“南鱼北繁”技术成果转化,荣获山东省盐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育苗技术和品种新突破。
山东盐业还成功化解原聊城市盐业公司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盘活闲置资产。据悉,鸢晶货场土地权证办理问题取得新进展,山东盐业创新处置思路,与潍城区政府协调弹性供地政策,彻底解决货场土地确权问题,为企业转型夯实了基础。
圣阳股份多措并举减碳增绿
2024年,圣阳股份抢抓市场机遇,在国内通信市场取得历史性突破,中标三大运营商及中国铁塔集采等大型集采项目便是其有力见证之一。据了解,圣阳股份电力业务实现较大突破,省网中标金额再创历史新高。数据业务市场抓住数据中心建设爆发式增长机遇,中标多个国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海外市场聚焦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新客户及战略大客户开发成效明显,中东非洲、欧洲、亚太及独联体等区域高价值客户实现较大突破,1—9月E-MEA区域获取订单金额5000余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是企业持之以恒的努力方向之一。圣阳股份积极开展新型电池储备研究,研发的钠离子电池已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测评并获得认证证书,正在进行特定应用场景的示范应用验证。有序推动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调研、关键原材料选型及应用研究,积极推进产品设计及样品试制工作,持续推进产品性能优化研究,开展富锂基材料和新型分散剂应用研究,持续提高磷酸铁锂电池首次效率,稳定提升电池循环寿命。深入开展对标提升,聚焦优化高功率铅蓄电池功率密度,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不断完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布局,参与并发布国家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申报国家专利38件、授权国家专利43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件、发表SCI和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篇。
在开展数智赋能,不断提升经营质效方面,圣阳股份持续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不断优化和完善应用多轴线综合运营和管理平台,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实现全业务数据互通,加快数字化转型。储能系统应用平台项目、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圣阳锂科数字化工厂项目已完成建设并运行,铅电智能化组装项目加快投运。严抓“技术+质量+生产”全过程质量管控,通过优化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方式降低电芯生产成本,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抢占市场。
国惠产业服务聚焦五个“提升”
2024年,山东国惠直属企业国惠产业服务牢树“服务为本、管理筑基、积极外拓”的工作理念,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经营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为实现市场外拓新突破,国惠产业服务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提级管理餐饮板块,促进内部良性竞争,持续提升服务水准。制定《市场拓展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全面完善市场外拓业务开展流程,按照“积极进取、稳妥审慎”原则,依托专业化服务,大力开拓外部市场,新签订共青团山东省委机关等项目,在服务优化、业务拓展等方面实现提升。
国惠产业服务致力于提升管理水平,经营创效取得新成效。据悉,公司坚持“向管理要效益”,招标和采购职能分离设置,保证物资采购过程合规高效。各项目实行低值包干自主采购,并对经营指标负责,有效管控采购成本。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建设完成智能化能耗管控平台,更换数字化远传预付费电表,有效提升了能耗管理效能。
在提升服务标准方面,国惠产业服务建立标准化管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案例复盘,实施回访制度,每季度进行满意度调查,听取业主意见建议,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同时,深化信息赋能,工程巡检、三方维保实现后台监督,建立抽查制度,制定《物业周检报告》标准,保障项目安全稳定运行。开展“制度规范学习”活动,举办专题课堂6期,系统学习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全员考试,促使职工牢记标准、掌握流程、提升服务。
国惠基金开创发展新格局
2024年以来,山东国惠直属企业国惠基金围绕集团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支持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责使命,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切实发挥价值发现、资金融通的专业优势,全力打造高水平基金管理平台。
国惠基金加强基金体系建设,回归股权本源。记者了解到,公司立足耐心资本、战略资本、价值资本定位,聚焦新质生产力方向,设立山东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定位为市场化母基金,规模50亿元,计划在全省打造总规模200亿元的新型工业化母子基金群,重点投向省内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上市公司和硬科技等优质股权项目。按照产业思维投资布局,加强开放合作和资源整合,构建全周期开放式赋能服务体系,深度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发展,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项目提供“资本+金融+技术+孵化+政策”多层次综合性增值服务,通过资本牵引本土未来产业聚小成大、新兴产业串点成线、主导产业强强联合,推动山东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紧抓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政策窗口,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对接省市金融部门、驻鲁五大银行,在试点城市济南、青岛布局AIC股权投资基金,分别与工银、农银、中银、建信等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总规模近50亿元,充分利用其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及市场辐射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孵化发展优质项目。
强化内部管理能力,筑牢经营根基是国惠基金的重点工作之一。据悉,国惠基金加强趋势研判,把握市场主线,积极主动作为,在实现稳健收益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投资收益,2024年累计支持项目37个,新增资金支持18.88亿元,持续加强基金赋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持风控前移,优化完善制度12项,制定股权投资业务统一尽调表单,建立股权投资业务专家库管理制度,完善股权投资业务决策机制,对项目进行全流程管控,着力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精准性。前台部门实现差异化运作、个性化考核,细分投资领域,与券商、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等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提升投研能力和项目筛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