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山东去年PM2.5平均浓度创最优纪录

2025-02-20 09:56:3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王琳 实习生 孙葆彬

 

高品质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创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能。2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情况。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较重。”副省长温暖介绍,我省把美丽山东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扎实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过去的一年,国家下达的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连续四年优秀,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处于高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据了解,2024年我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35.5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同比改善5.1%,优良天数比例72.4%、同比增加22天。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介绍,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省接续开展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推动关停淘汰低效落后小煤电机组304万千瓦,农村地区新增清洁取暖34.5万户,淘汰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10.7万辆。组织开展大气环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推动11家长流程钢铁企业达到环保绩效A级水平,1084家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企业完成综合治理。同时,我省修订《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施差异化管控,精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在水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我省建立完善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发现与监督帮扶机制,定期分析水环境形势。“强化”重点时段水质保障,开展冬春季水环境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和汛期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全省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超过95%。温暖介绍,“齐鲁大地的水越来越清,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79.1%、优于年度目标9.2个百分点,Ⅴ类及以下水体连续4年动态清零;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3.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保持全国前三。”

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协同推进。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我省坚持源头防治、协同减排,启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持续推进结构调整,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数字经济规模占比超过49%,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预计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能源结构向绿而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5亿千瓦、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核准和在建核电机组居全国第二位,光伏装机居全国首位。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全省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708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通达铁路专用线比例达到87%。

此外,我省扎实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据了解,我省坚持生态优先,划定2750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形成全域分区分类管控“一张图”,深入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黄河干流水质连续9年保持Ⅱ类。推进黄河山东段安澜提升工程,打造沿黄生态廊道,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基本完成。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徐阳介绍,我省通过加强规划引领,以“三区三线”统筹生态空间布局,率先出台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4年全省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实现“双增加”。

“我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温暖介绍,我省加快构建美丽山东推进体系,在全国首个公开发布美丽省域建设实施意见,并统筹160亿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值得一提的是,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黄海海洋辐射监测基地挂牌运行,并在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中荣获“双第一”。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