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穷游”当道,文旅市场如何接招?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专题调研给出答案

2025-03-06 09:47:4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曾经被视为小众旅行方式的“穷游”,如今已成为席卷文旅市场的文化现象。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军,以及数字经济的深度渗透,“穷游”不再仅仅是省钱的旅行,更是一种追求个性化、自由化和深度体验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改变了旅行的定义,更是文旅市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文旅市场如何迎接“穷游”浪潮?近期,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张晴、南皓杰、李萌、孟奕阳、耿浩博、张文博、张潇宁、孟静怡等8名同学,在学院教授王振华和老师张戈瑜的指导下,经过数月的深入调研,给出了答案。

实际上,“穷游”早已超越了省钱旅行的定义,成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传统旅游模式的反叛。穷游者倾向于深入当地文化,选择非标准化的住宿和小众景点,追求的是一种“在地文化沉浸”的深度体验。这种旅行方式不仅丰富了旅行的内涵,更为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保护提供了新的动力。

调查数据揭示:73.6%的“穷游”者将“在地文化沉浸度”列为首要考量。“穷游者对小众景点的探索和分享,使得一些被忽视的文化遗产重新进入公众视野。”王振华表示,“穷游”现象的兴起,为研究青年亚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青年群体如何通过旅行表达自我、探索世界。

“穷游”经济的兴起,正在重塑文旅产业的逻辑。传统的文旅产业以供给端为主导,景区、旅行社等提供标准化产品,游客被动接受。而“穷游”经济则强调“需求端倒逼供给端”,穷游者的需求多样化,文旅市场就需要构建更加灵活的供应链,提供模块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为此,调研团队创造性地提出文旅市场转型的“三维响应体系”,从供给侧、数字基建、政策与市场等三个层面,为传统文旅市场破解同质化竞争难题提供了解题思路,更揭示了青年消费文化重构产业逻辑的底层机制,为培育文旅经济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效能的双重贡献。

不过,调研同时显示,“穷游”的盛行对传统文旅市场提出了诸如信息不对称与市场信任问题、市场同质化与创新不足、“穷游”者的安全与权益保障等七方面的挑战,需要市场积极应对。

此次调研给文旅市场如何主动迎接这场变革带来了思路,为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的可能。面对“穷游”,文旅市场应该以开放的胸怀、创新的思维,主动迎接这场变革,激发出新的活力。“只有为更多人带来深度、丰富且难忘的旅行体验,才能真正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王振华说。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