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晓彤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境内外媒体开放。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齐鲁1号”旅游列车将于本月正式开行,“欢迎朋友们亲身体验”。7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对话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研究馆员王瑞霞,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听听代表们对这趟“1号专列”怀揣着怎样的期待?
下好全域文旅“先手棋”
“当年京沪高铁开通时,有记者问我,高铁的开通对于孔子文化的传播意味着什么?我回答说‘那太简单啦,让孔子坐上高铁,方便了!’”谈及“齐鲁1号”旅游列车开通消息的公布,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回忆起了14年前的一幕,他说,“我认为,齐鲁1号也同样具备这样的功能。”
“它联通了一张铁路网,也绘制了一条旅游路线,同时还串联了一张文脉地图。”尽管具体的路线还没有披露,更多的惊喜还有待解锁,但杨朝明仍表示,这趟专列能给旅人们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这样的一趟旅游专列,能够改变以往点到点的旅游方式,拓宽游人来鲁的路线和知识面,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山东的文物古迹和文化景点,从而实现齐鲁文化面貌的更好呈现。”
杨朝明举例道,当单人出行时,人们常常面临着“需要到处找攻略”“不知道该去哪,到底哪里更有特色”的窘迫局面,“但有了这趟专列后,赴鲁旅游的人们,不仅能够解决出行途中的‘选择困难’,还能够沿着铁路线玩遍山东的特色景点、品尝各地的特色美食等。”
“这是一件特别好的事。”谈及“齐鲁1号”旅游列车,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研究馆员王瑞霞直呼,惊喜来得太突然,“出发(两会)前,我们还在聊能不能试着联动省内其他地市打造一张‘李清照’名片,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我们的设想似乎与这趟列车不谋而合了,‘李清照’也可以搭一趟‘顺风车’了。”
“齐鲁1号”旅游列车能够串联起山东各地市或集散或整装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带来更多便利,这是杨朝明与王瑞霞的共识。
记者注意到,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培育“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过去一年,区域文旅协同发展、“文旅+”新生态构建、特色文旅融合模式等话题持续引发行业关注。
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初的地方两会也频频释放发展文旅的强信号——据此前媒体报道统计,在2025年全国各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旅游”“文旅”三个词分别被提及528次、406次和128次,高频词背后折射出了文旅产业的重要性。
王瑞霞分析指出,对于山东而言,“齐鲁1号”旅游列车的运行也许是其布局全域文旅抢占先机的一步。
擦亮文化齐鲁新名片
“这几年,大众旅游观念的变迁非常明显。以前,像我们60后,可能更多的是看山看水,讲究一种‘到此一游’的感觉。而当下,更多的年轻人,除了‘看山看水’,也更加关注‘观文品史’。”王瑞霞告诉记者,近年来,受青州博物馆“出圈”的影响,“文博热”持续升温,她在中小博物馆中,看到了地方文旅发展的新亮点。
“以往人们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杨朝明表示,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旅游专列带来的及时便利,能够让大家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文化的领域,更好地去思考旅游背后带来的文化内涵。
“毫无疑问,它一定会成为山东的新名片。”在杨朝明看来,这样的一趟旅游专列,能够让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走进齐鲁大地,“通过在不同景点的游历,体验、了解更多样、更精彩的山东。”
谈及对“齐鲁1号”旅游列车的大胆设想,王瑞霞畅言,作为旅游专列,如果能够在列车内加入对各个地市的不同推介视频,AI呈现,加之专门的导游解说,也许能够为一些非“目的地”的地市带来更多的旅游曝光,“更多文化上的建设,也可以凸显山东的底蕴和特色,好客山东更是文化山东。”
此外,王瑞霞还提到,如果专列能提供更为灵活的线路设置,辅之目的地的出行、旅居便捷安置,也许会让来鲁的游客更觉“物超所值”。“原本一天的行程,可以继续拉长观、赏、品、读四位一体的旅游战线。”
杨朝明则提到,可以适当地分档专列的座位,如设置一二等座、软硬卧座等,为来鲁游客提供更多多样化的选择和服务,“希望通过适配的服务与导引,让这条专列成为游客们口口相传、可以放心推介的选择,为山东旅游和山东文化带来更多的流量和关注。”
这趟串联山东16地市的列车,在体现山东热情好客的同时,也保持山东文化的定力与各地的特色。杨朝明表示,“希望透过这个窗口,让山东成为全国、全世界的目的地。不仅是旅游的目的地,更是文化、思想交流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