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住鲁全国人大代表李湘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2025-03-10 10:15:2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晓彤

​今年李湘平带来多项建议中,都提到了人才与创新 记者 王颂博 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这保障了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有利于其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3月9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对话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湘平。作为一名民营经济领域的代表,他今年非常关注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内容。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决定性前提和关键性支撑,产业创新则是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落脚点。“由企业推动的科技创新,既是补短板强弱项,提高自主安全保障能力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发展转型变革的必然选择。”李湘平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东明石化都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也时刻感受着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实在好处。

2月28日,东明石化世界首台套30万吨/年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EPOE)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东明石化打造“原油—乙烯—EPOE等高端聚烯烃”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工程迈出重要一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实现了高端聚烯烃弹性体自主生产,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系技术上的“国际领先”。

据悉,近年来,东明石化联合中国科技大学陈昶乐教授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出制备EPOE的全新工艺路线。EPOE仅以乙烯为单一原料,通过独特工艺制备而成,极大地简化了生产流程。与POE技术相比,EPOE无需使用高成本的高碳α烯烃作为主要原料,也无需新建配套装置,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装置运行风险。同时,产品性能在力学、流变、抗紫外、低温韧性和耐老化等方面表现优异,应用范围广泛。

“这个项目,只是我们在产学研用领域实践的一个缩影。”李湘平介绍,此前,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发了原油直接超级催化裂解制烯烃(UPC)技术,填补世界空白,并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转型升级新技术,在全国推广;与中国科学院杨万泰院士团队联合研发了烯马树脂胶黏剂工业生产技术,实现了混合烯烃资源回收利用,有力推动国家减油增化战略深入实施。

“具体来讲,‘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企业与高校在合作中,各取所长、相互补短,能够更好地整合科技资源、人才、场地、设备等各方面优势条件,加速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再者,能够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技术的交流合作,能够促进现有技术的升级、更新和换代,推动转型升级步伐,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李湘平提到,“目前,东明石化已组建了41支混编研发团队,获得专利37项,申报专利45项,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成功研发高端聚乙烯2个、化工延链产品3个、高端聚丙烯8个,实现了对国内空白领域的填补。”

可以说,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加速度背后,是一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奔赴”。近年来,东明石化坚持以世界领先水平为标杆,以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为己任,已累计研发投入40亿元,开展重大科研课题研究30余项。

记者注意到,今年李湘平带来的多项建议中,都提到了人才与创新,在“加快推动化工产业园区向高端化、数智化、无废化、零碳化发展”的建议中,他还特别指出了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共建零碳实验室和智能中试基地等。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