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住鲁全国人大代表郑月明:建设产业工人队伍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2025-03-10 10:16:2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郑月明建议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力度

产业工人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高技能人才是产业工人队伍的优秀代表,不仅是技术的执行者,也是创新的实践者,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

本次两会,住鲁全国人大代表、联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带来建议,从多个角度建言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支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24年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约为6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约为30%,但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比近50%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究其原因,郑月明表示,目前支持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相关政策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选用育留’等多个环节。企业不仅要消耗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进行长期系统性的培训和激励,还会面临人才培养后流失无法获得预期回报的风险。现阶段除了企业支出的职工教育经费外,缺少政府资金支持,企业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郑月明在调研中同时发现,当前阶段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存在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的情况。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存在一定差距,滞后于新技术迭代和产业发展节奏。“随着新材料技术进步,一些新兴材料的研发和工业化取得了显著进展,国产化水平快速提升,但是很多职业院校课程还停留在传统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阶段。”郑月明举例说。

“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深向新不断完善,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的需求更为迫切。”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大限度补齐高技能人才缺口,郑月明建议把支持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落到实处,提升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对于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技能人才招用,要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专项补贴。并大力支持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对成果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郑月明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培养技能人才,校园仍旧是关键。希望可以引导职业教育院校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加强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建设,鼓励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支持院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郑月明说。

此外,郑月明还建议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力度。“希望能够结合产业园区实际情况,支持建设园区周边人才社区,提高高技能人才补贴和市级以上技能比赛的奖补标准,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足额兑现。”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