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在李春田看来,激活创新发展引领力是赋能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首要之义
随着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本次两会,民营经济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作为山东首屈一指的民营经济大市,滨州的民营经济发展成效历来受到广泛关注。两会期间,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就赋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话题采访住鲁全国人大代表、滨州市市长李春田,梳理总结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滨州经验”。
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
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地,滨州的民营经济总体呈现“六七八九”的特征,即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超六成的投资、超七成的GDP、超八成的税收、超九成的就业。
“去年,我们有7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8家企业入围山东民营企业200强;3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魏桥创业集团销售收入突破5500亿元。在民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规上工业营收突破万亿大关。”李春田告诉记者。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等要求,李春田表示,2025年,滨州将深入落实全国两会部署要求,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李春田看来,激活创新发展引领力是赋能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首要之义。据介绍,近年来,滨州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7%,实现山东省“四连冠”。其中,民营企业贡献很大,研发投入占比达90%以上;去年,魏桥获批铝产业先进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是全省首家由民企承建的省实验室。“我们将充分发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双核驱动’效应,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服务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中。”李春田表示,近年来,滨州聚力打造“滨周到”营商环境服务品牌,积极创建“无押金城市”“无证明城市”,在全国首创工程建设项目“十证联发”模式,最大程度解决审批事项之间互为前置、条件交叉等问题,最多可做到“26证联发”。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高效推动8000多个企业家梦想落地。常态化开展“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活动,以一杯清茶为媒,面对面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已举办70多期。“2025年,我们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造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政务服务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护企安商,也将是我们新一年继续发力的方向。”李春田同时表示,滨州作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坚持把改善营商环境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出台《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高质量推进企业合规建设,去年全市涉企执法检查数量压减30%以上。
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
促进新动能成势及传统动能升级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的一年,作为工业大市、民营经济大市的滨州在向“新”而行方面会有怎样的安排部署?
李春田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章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工作,凸显出加快产业升级、持续优化结构的信心决心。滨州将牢牢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立足滨州厚实产业基础和资源比较优势,持续深入产教融合性、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纵深推进制造强市三年攻坚,锚定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园区化、未来产业协同化发展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有力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据介绍,近年来,滨州坚持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全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重点新兴产业,集群营收达1700多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以‘低空经济’为例,我们拥有优质的空域资源和厚实的产业基础,获批山东省唯一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3家产业园入选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园,‘低空经济’迎风‘高飞’。”李春田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不但不能丢,还必须要做优做强。”李春田表示,滨州坚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推动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比如,滨州的首位产业高端铝业,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铝产业集群,2024年集群营收增至4711亿元,铝合金导线、全铝车身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产业带来全新活力。”
在加速布局新兴产业,夯实传统产业的同时,滨州还坚持向“绿”而进、转型增效。“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绿能变革,加快鲁北(滨州)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建设,全国单体最大的宏烨2G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并网发电,2024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00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777万千瓦,今年将超千万千瓦,正以‘绿电+’模式加速驱动能源转型。”李春田说。
【聚焦】
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的“滨州模式”
创新型企业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重要实践者,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推动力量。近年来,滨州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出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滨州模式”。
据介绍,目前,滨州共培育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02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1家、省级“瞪羚”企业6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家,连续三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李春田表示,为推动创新型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滨州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深化全生命周期制造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重点实施梯次入库培育、技术创新赋能、绿色低碳引领等7大工程,配套支持升规纳统、称号申报、智改数转、绿色发展等11条激励措施。
“我们还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的原则,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梯次培育格局,实施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构建‘金字塔’式培育体系。”李春田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滨州还持续深化“双型”城市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并围绕全市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常态化组织开展系列交流对接活动。承办高端化工、惠民绳网、博兴商用厨具等省级融链固链对接交流活动,梳理企业融资需求和金融产品供给两张清单,主动向银行、企业进行双向推送,更好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