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德州市市长朱开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动德州高质量发展

2025-03-10 10:17:3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朱开国表示,近年来德州强化政策引导,优化服务环境,支持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记者 王颂博 摄

德州是京津南大门、山东北大门,区位交通优越,工业基础扎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2025年,德州将如何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部署,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两会期间,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就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等话题采访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德州市市长朱开国。

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持续加力

近年来,德州坚持把促消费、扩投资摆在突出位置,抢抓中央扩内需、稳增长重大政策机遇,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提振消费,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今年政府工作的首位。对此,朱开国表示,德州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以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持续加力,着力激发消费活力,提高投资效益,把促消费、扩投资、惠民生更好结合,持续提升稳增长内生动力。

“2025年,我们将实施商品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提质、新型消费跃升、农村消费挖潜、国际消费拓展‘五大工程’,全年举办‘德云惠欢乐购’金融助力消费等促消费活动100场以上,释放消费增长潜能。”朱开国说,德州年内将扩大以旧换新覆盖品类,整合财政、金融、平台、厂家、商家“五种资源”,线上线下全渠道挖掘消费潜能,上半年力争实现汽车以旧换新2万辆、家电数码25万台、家居家装1.3万台,拉动消费30亿元,让更智能、更环保、更安全的消费品走进千家万户。积极发展赛事经济、冰雪经济,举办国际板式网球联合会银牌公开赛等各类赛事活动300场以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8000场以上。

“在扩大消费供给的同时,我们还将注重增加居民收入,持续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把扩大高质量就业摆在首位,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业等,持续带动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朱开国告诉记者。

“重大项目是有效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后劲的有力支撑。”朱开国表示,2025年德州将抓实重点项目建设,统筹推进726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力争5月底前实施类项目全部开工,上半年完成投资600亿元、投产项目80个。

“我们还将坚持市县联动,强化用地、资金、能耗、煤耗等要素保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好领导干部帮包、现场办公推进机制,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同时,聚焦上级政策、重大战略、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继续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优质项目,上半年谋划投资过亿元项目600个以上。”朱开国说。

坚定不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今年两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旧是代表委员们谈论热度最高的话题。对此,朱开国表示,德州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较为扎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大有可为。

据介绍,近年来,德州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力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7大主导产业,精心培育13条标志性产业链,着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迈进,实现提质焕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8.2%。

“2025年,我们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朱开国说,德州将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聚焦化工、体育装备、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深入实施技改提级工程,推动华鲁恒升大氮肥、通裕重工高端装备等150个市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加速落地。加快智改数转网联,围绕生产制造、业务流程、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快数智、绿色技术应用赋能,力争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晨星工厂”1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方面接续发力。”朱开国表示,2025年,德州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前延后展,加快有研12英寸晶圆扩产、先导激光雷达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招引一批硅基功率半导体、新型传感器、光电制造等企业,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实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一体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应用场景等建设。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深耕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等细分领域,强化技术攻关,延伸产业链条。

力争新认定2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制造业单项冠军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金字塔的“塔尖”,其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对此,朱开国表示,近年来德州坚持把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作为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强化政策引导,优化服务环境,支持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深耕细分领域,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德州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省级71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2家、省级87家。

“2025年,我们将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培育体系、培强创新主体、加强金融支持等举措,全链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夯实基础。”朱开国告诉记者。

据介绍,德州年内将制定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强化财税、金融、科技、产业、人才等政策协同,围绕中小企业成长全周期,分类遴选、分级培育,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路径,助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并逐步成长为单项冠军,力争新认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0家、单项冠军企业20家。

聚焦七大主导产业和13条标志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年底前力争自建、共建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快科技创新和示范应用,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

“此外,我们还将建立财政资金、社会资本、专项基金等多元化投入机制,更好发挥市级专精特新投资基金支持作用,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投向符合政策要求的科技型、专精特新等创新类企业。”朱开国告诉记者。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