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周末起山东将迎清明祭扫高峰

2025-03-29 10:19:1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春和景明日,慎终追远时。清明节是追思亲人、祭扫悼念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临近,自本周末起我省即将迎来祭扫高峰。记者日前从我省多个部门了解到,今年在持续做好清明期间祭扫服务保障基础上,各地殡仪机构还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文化教育,积极倡导文明绿色低碳祭扫方式,让人们体验生死、敬畏生命。

继续提供三种祭扫服务

“今年,山东省清明节祭扫集中提供服务时间为4月1日至7日,我省各地将提供现场祭扫、网上祭扫、代为祭扫等祭扫服务。”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于建波在日前召开的清明节新闻通气会上说。据介绍,为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全省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在重点殡葬服务场所设置咨询台、服务窗口和绿色通道;加强交通疏导和秩序维护;在城市公墓提供免费鲜花、绢花等文明祭扫用品,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推广网络祭扫、代为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及时发布祭扫信息和预警提示。

节前的这个周末,多地公墓、殡仪机构将迎来首个祭扫小高峰。作为济南市建成最早、安葬数最多的公墓,玉函山安息园每年祭扫人数最多。今年,该公墓继续推出延时服务,3月29日—4月3日期间,延时至8:00—16:30;4月4日—6日期间,延时至7:30—17:00。虽然近几年,市民基本自行携带鲜花和丝带,有换物需求的市民越来越少,但为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玉函山安息园依然在入口处设置了“火纸换鲜花”便民点,以供扫墓市民用纸钱换取。此外,云追思·济南祭扫平台将继续开通,市民可通过网络祭扫方式为逝者“点烛、献花”,以绿色环保形式遥寄哀思、缅怀先人。

除了追思先人,清明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的社会氛围也日益浓厚。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优抚褒扬纪念处副处长张艳霞介绍,今年,将进一步统筹线上线下祭扫渠道,有序组织祭扫活动。“继续依托系统门户网站和中华英烈网、山东英烈网,引导群众参与网上祭扫活动,不断提升‘清明祭英烈’红色品牌影响力。鼓励具备条件的烈士陵园探索开展可视化、交互性、代入感强的‘云祭扫’方式,通过开展网上纪念堂、VR展示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祭扫体验,为群众缅怀英烈提供便利。”据介绍,清明节期间,将集中为新命名的5个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168个市县级烈士纪念设施统一悬挂标识牌,进一步推动烈士纪念设施规范管理、提档升级。

多地将举行骨灰海葬活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殡葬观念的转变,生态安葬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地的安葬方式,正逐渐受到大众的认可和青睐。

3月27日,青岛市民政局举办“礼安齐鲁·生命礼赞”青岛海葬启动仪式暨殡仪馆开放日活动。活动在青岛市殡仪馆海葬纪念广场举行,现场为海葬逝者举行了庄严温馨的追思仪式。据了解,当天共有35位逝者魂归大海,百余名逝者家属来到仪式现场送亲人最后一程。

据悉,青岛是全国最早推行海葬的城市之一,自1991年首次举行公开海葬以来,已与济南、淄博等内陆城市合作,为有意愿的逝者提供海葬服务。如今,威海、烟台、日照等7个沿海城市也加入其中,为本市和省内内陆城市开展海葬服务。目前,全省已有3万余位逝者进行海葬,海葬这一生态安葬方式在山东逐渐推广开来。

海葬作为生态安葬的重要形式之一,充分体现了“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理念。一方面,它极大地节约了土地资源,缓解了传统墓葬对土地的占用压力;另一方面,减少了传统殡葬方式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同时,各地在举办海葬活动时,也注重仪式感,通过庄重的公祭仪式、追思环节等,让家属能够充分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给予家属心灵上的慰藉。

为了鼓励更多民众选择生态安葬,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奖补政策。例如,济南对选择生态葬的具有济南市户籍和居住证的亡故居民(2018年1月1日以后亡故)进行奖补,其中骨灰撒散或将骨灰全部撒入海、河等,奖补4000元。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众选择生态安葬的成本,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

将生命教育纳入殡葬服务

殡葬改革不仅是对丧葬方式的改变,更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山东在推进绿色殡葬的同时,注重生命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将生命教育融入殡葬服务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清明节前,全省各地陆续开展殡仪馆开放日活动。

日前,济南市殡仪馆多功能厅内,一场“若是别离”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正在开展。活动特别邀请了六名志愿者参加模拟告别体验。“人生有时就是这么残酷,你必须学会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选择,记住你就乘坐在这架即将坠毁的飞机上,时间静止,在这生命的最后3分钟,你最想要做的是什么?你最想写下什么?你想给谁拨打最后一通电话,你会跟TA说什么?”00后生命教育讲师王资平说道,“若是别离”体验式生命教育小组的体验者们在遗嘱分享环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很认真地描画自己的生命状态,书写自己的生命轨迹。有的体验者写完了不满意,撕掉再写,有的体验者洋洋洒洒写了满满一页的文字……

“我的孩子,请你一定要健康快乐的长大;我的爱人,我会永远像你爱我一样爱着你,请一定要照顾好我们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为我伤心,请伤心过后继续健康地生活,我会永远活在你们的记忆里。”一位志愿者在遗嘱分享环节充满深情地说。体验者们表示,通过参加本次生命教育体验活动,让自己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审慎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从此刻起,试着去规划、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尝试去突破自己,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让自己的人生少留遗憾,而这正是本次“若是别离”生命教育体验活动可以带给体验者们的珍贵礼物。

近日,济南市第二殡仪馆的“爱·莲说”生命教育活动也继续开展。自2014年起,该馆组建了志愿服务团队和“百人讲师团”,构建起全方位的生命教育框架。以“爱”为名,开展六大项目,塑造殡葬文化宣传、生命文化感悟等五个阵地,精心打造“生命之路”,将生命教育具象化。沿着“生命之路”的400多级台阶拾级而上,12组雕塑生动诠释着人生重要节点,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浓缩版人生历程,感悟生命的珍贵。

近年来,山东省多家殡仪馆持续深入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通过打造特色项目、建设教育阵地、开展多元活动等举措,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传播生命文化,推动殡葬行业从传统服务向生命文化传播与教育的多元角色转变,也为公众提供了思考生命、尊重生命的平台。

重点加强丧葬用品价格监管

殡葬价格关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清明节期间,殡葬服务需求凸显,包括墓地祭扫、骨灰安葬、丧葬用品购买等需求量大增。对此,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已联合山东省民政厅对全省殡仪馆、公墓、殡葬用品店等,开展了殡葬价格收费专项检查。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价监竞争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赵莹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重点检查丧葬用品的明码标价情况,严厉查处哄抬骨灰盒、花圈等丧葬用品价格的行为,确保群众能够买到价格合理、质量合格的丧葬用品,并重点检查殡仪馆、公墓在清明节期间是否严格按照公示价格收费,有无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等行为,尤其是祭扫服务中的鲜花租赁、电子蜡烛等临时服务项目,是否出现价格欺诈和虚假宣传现象。

“我们将畅通12315、12345、信箱留言等投诉举报渠道,加快投诉举报件的办理力度,及时受理、协调解决各种消费纠纷,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赵莹还表示,清明节后,市场监管部门将立足职能、主动作为,持续加强对殡葬价格收费的日常监管和不定期检查,密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推动殡葬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