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山东“政策组合拳”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2025-05-21 11:12:3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山东是经济大省,民营经济一直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截至2024年底,山东民营经营主体突破1400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总数的98.9%;民营经济增加值达5.1万亿元,占GDP比重51.7%;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6%,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山东有50家企业入围。

在科技创新领域,山东民营企业表现同样抢眼:51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中民企主导占比超60%。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山东近年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经济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出台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为山东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又肥沃的土壤。

29条举措力解民企发展难题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日前获悉,5月19日,我省印发《关于加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针对此前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民营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五个方面问题,《若干措施》聚焦五个方面,提出29项工作措施,进一步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此次出台的措施首先聚焦市场准入的隐性壁垒难题、市场环境的公平竞争,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加大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力度,持续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重点招标投标项目实施穿透式监管,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活动。

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是民营企业的鲜明特征。在创新驱动层面,山东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省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搭建创新联合体,每年培育100家以上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并确保民营企业占比不低于60%,为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针对民营企业反映的账款拖欠问题,山东将持续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出台关于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实施联合惩戒的实施细则,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拖欠主体,限制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请及各类融资项目推荐。

围绕企业急难愁盼,山东提出在2025年底前将迭代升级10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实现政策申报“一键直达”。针对外贸需求,“万企出海”行动将组织370场境外展会、50场精准采购对接,助力民企抢抓国际订单。

据了解,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山东组织召开专题会,进一步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助力山东扛好“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围绕保护民营企业发展、破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系列民营经济文件“含金量”十足

如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加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是山东这一民营经济大省近年来持续钻研的课题。

早在2021年,我省“先行先试”,推出《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内容涵盖平等准入、创业创新、融资促进、权益保护等多个层面。2023年,山东省修订通过《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这与《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形成了强有力的法治护航“双保障”。

2023年9月1日,我省印发《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分为五个板块,包括十二个部分38条具体内容,从凝聚共识、优化环境、强化供给、激发动力、组织保障等方面,谋划提出了一揽子思路措施,“含金量”十足,是山东出台的最高规格的民营经济文件,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引领和有力保障。

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个体工商户大省,民营经营主体中近七成是个体工商户,尤其随着新业态个体经济的崛起,个体经济行业呈现出涉及面不断扩宽、经营新模式不断融入趋势。2023年10月,我省出台《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意见》,从优化个体工商户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保障、促进个体工商户提质转企、加强公共服务支撑四个方面,提出24条措施,切实缓解个体工商户资金压力,助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转型升级。

政策红利激活民企创新势能

为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持续优化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去年9月,山东发布《持续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计划(2024—2025年)》,聚焦强化民营市场主体培育、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以政策红利持续激活创新势能。

在青岛,酷特智能用7秒量体、7天成衣的“智造”模式颠覆传统服装业生态;在潍坊,豪迈科技凭借深海钻井装备技术将“高密制造”推向全球;在滨州,魏桥创业连续13年入选世界500强,完成从传统纺织到绿色智能“链主”的跨越。

这些企业的蜕变轨迹,是创新驱动下,山东民营经济由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迁的生动注脚。

在中小企业领域,随着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创新带来的活力不断涌现。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万家,51家企业入选2024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强;116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5%以上;23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1%。

在省内多个县域,相关政策推动下,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彰显着民营经济的创新潜力。据了解,2020年,山东出台《特色产业集群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分4批培育认定了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100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共吸引集聚企业12.2万家,三年间主导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4.8%,成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赛道的加速布局,从“专精特新”企业的突破成长到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探索,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施行,以及山东政策支持体系的不断完善、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在山东这片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的沃土上,民营经济的生机活力和创新动力将持续涌现。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