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白鑫燚
“山东港口,不止于港”。成立五年之际,山东港口旗下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交出亮眼“成绩单”。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作为山东港口整合物流资源、加快创新转型、发展现代物流的主体,五年来,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以“港”为依托,内陆港累计达54个、班列达104条,把山东港口的“出海口”搬到企业“家门口”,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覆盖全领域、全业态的港口物流企业。
共赴山海,五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5月20日,由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主办的“陆海筑梦携手共赢”客户恳谈会在济南召开。记者现场了解到,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于2020年5月20日在济南揭牌成立,自成立伊始,便被赋予了“骨骼”“经络”的重要职能,承担着推动山东港口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战略使命。
五年以来,山东港口物流集团积极服务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坚持陆海联动、创新引领,提供“端到端”的现代物流解决方案,积极推动降低物流成本,努力帮助进出口企业创造价值、提升竞争力,更交出亮眼“成绩单”。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覆盖”,物流集团积极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迈出从“固守口岸”到“联动陆海”的坚实步伐,五年间新布局建设内陆港39个、新开通班列40条,内陆港累计达到54个、班列达到104条,有效释放陆海联动战略价值;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经营利润均实现翻番以上增长;新兴业态利润贡献占比达到第一年的5.5倍。
从“探索路径”到“打造模式”。物流集团坚持以创新为驱动,重塑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的空间格局。在陆海联动的探索中,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创新打造“郑州模式”“接转模式”,发展落地“一单制”“一箱制”,推动实现跨关区“海铁直运抵港直装”监管模式,让物流更加高效便捷,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五年间,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具体业务拓展至80余项,覆盖集装箱、大宗散货、油品、件杂货全货种,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覆盖全领域、全业态的港口物流企业。”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委员、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玮现场表示,截至目前,山东港口物流集团集装箱场站达到260万平方米,年操作量突破440万标箱,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场站运营商,仓库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期货纸浆、天然橡胶仓单量排名全国第一。
共赏蓝图,将“供应链”变“共赢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年。而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筋络”“大动脉”和“先导性产业”,肩负着支撑实体经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使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胡大剑告诉记者,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全球经贸形势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抵御冲击、化解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通过技术创新筑牢产业根基,依托开放合作拓展战略空间,实现从“被动承压”到“主动引领”的跨越。各方应凝聚共识、携手同行,在产业协同中培育新机,在开放合作中链接全球,共同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开放共赢的现代物流体系。
近一年来,山东港口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港口+物流+贸易+金融+航运”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升级。海向,持续优化航线布局,加密“一带一路”、RCEP区域干线网络,强化国际中转枢纽功能,350余条航线联通全球,助力广大客户通达五洲。陆向,以内陆港为支点,以海铁联运为纽带,构建深耕腹地的服务网络,把“出海口”搬到企业“家门口”,助力内陆企业提升物流时效、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本次会议项目签约环节,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与广汽领程、中储发展股份河南分公司、青发控股、苏美达国际技术、北新国际木业、冠凯新能源6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约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仓储物流、海铁联运、大宗散货物流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务实合作,携手将“供应链”打造成“共赢链”。
“这份协议,不仅仅是纸上的承诺,更是双方对未来的共同期许。”广汽领程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勇表示,聚焦绿色智慧物流升级、能源生态共建、全球物流链协同、生态服务创新四大领域,如同四轮驱动,将推动港口物流行业向着低碳化、数智化、全球化的目标迈进。在全球物流链的协同上,将依托广汽集团的商用车出口需求与山东港口的国际化物流网络,深化整车境内运输及海外出口合作。联动“智能物流+智能制造”,共同开拓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国际市场,推动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的全球化布局。
创新改革,港产城融合发展起势
陆海物流,超越物流。山东港口,也不止于港。立足新起点,山东港口物流集团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与广大客户、合作伙伴加深合作,共同打造美美与共、合作共赢的行业生态。
在本次会议期间,山港陆海国际物流(枣庄)有限公司、山港陆海国际物流(泰安)有限公司、山东港口菏泽(济铁物流园)内陆港、山东港口河南(兰考)内陆港等港产城融合项目顺利启动,将进一步完善内陆网络布局,统筹服务资源、集成服务功能,精准对接内陆市场需求,提升服务客户、赋能产业的能力。
记者获悉,港产城融合是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集聚、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的有力手段,对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意义重大且作用关键。而内陆港作为港口服务功能向内陆的延伸,更是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引擎。从单个内陆港到高度协同的内陆港群,山东港口与地方政府、海关、铁路深度融合,引入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推动港产城全面发展。
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常委、常务副总经理马德亮介绍,自成立以来,山东港口积极发挥枢纽功能,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航线总数达360余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航线总数稳居北方港口首位。陆向建陆港、开班列、拓货源,已累计布局内陆港54个,开通班列104条,以内陆港为支点、海铁联运为纽带,紧密连接港口与腹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扎实担当“三区互融”中坚强有力的“港力量”,当好城市发展的“金牌合伙人”。
大航海时代,港口是联通世界的起点;新发展格局下,港口是重启繁荣的支点。“我们看到,‘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正在起势,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新能源、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兴起,这些趋势为我们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劲动能。”马德亮表示,山东港口将继续与合作伙伴并肩同行,合力书写陆海联动、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面向未来,山东港口将强力担当实体经济的“筋络”,提升内陆港建设质量,放大内陆港战略功能,深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交上一份高质量的“山港物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