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多元创新探索产业升级路径 省属企业共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格局

2025-05-23 14:53:4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省国资委积极部署,推动省属国资国企构建适配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创新及管理体系。通过科学设定目标、聚焦重点任务、强化要素保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方向、明确路径、提供支撑。在此进程中,众多省属企业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山东发展集团直属企业现代产业聚焦主业,在数智产业与科创园区板块成果丰硕;菜央子盐场创新驱动,探索“光、盐”融合与数智化制盐;山东海洋科技围绕海洋新质生产力,开展技术攻关并构建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它们诠释了省属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担当,阐述着创新逻辑与发展新智慧。

系统谋划新质生产力发展

4月末,在“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国资委介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大势所趋、企业所需,省国资委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对省属国资国企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了系统谋划,推动省属企业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创新体系、管理体系。

据介绍,省国资委科学设定目标,指明未来发展方向。综合考虑省属企业产业布局、发展现状,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安排和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布局优化、绿色低碳转型、培育标杆企业等四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定量方面,要求到2027年,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战新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26%,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定性方面,要求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世界一流“双示范”企业、“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和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创建上取得新成效。

聚焦重点任务,明确具体实施路径。坚持规划引领、因企制宜,从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等三个方面,研究制定了具体举措。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提出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化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等。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提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布局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等,提升全省产业链安全保障水平。在推进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方面,提出深化产业数智转型赋能,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变革,提高碳元素利用效能,着力发展循环产业等,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体举措上,充分考虑企业资源禀赋和发展意愿,与各企业深化论证,充分沟通,切实保障各项举措务实可行。

除此之外,强化要素保障,构建协同发展机制。突出可落地、有实效,从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关保障措施。比如,建强组织力量,指导企业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协调机制;加大资源投入,将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十五五”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重点内容,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力度,对战新产业优先予以安排;完善尽职合规免责,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及相关程序,对企业布局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未取得预期成效的,给予合理评价。

数智赋能打造发展新引擎

山东发展集团直属企业现代产业聚焦“现代产业投资运营(数智产业、先进制造)、科创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两大主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打造“算力、算法、模型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园区全生命周期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在主业引领下,现代产业数智板块思路清晰、成果斐然。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数智产业板块确立了“1+1+N+1”工作思路,持续加大在AIDC建设运营、算力集群搭建、行业应用模型开发的投入。现代大数据先后立项科研项目26个,获知识产权36件,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到88%,并于2025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科研载体建设方面,联合共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牵头组建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在算力底座构建方面,投资运营的山东发展·烟台数据中心项目获得最高等级CQC-A级(增强级)认证,是我省安全等级最高、网络接入最全的省属国资数据中心之一,被省工信厅授予山东省智算云服务中心(大模型训练基地)。投资建设的济南人工智能算力项目为国家电网提供视觉模型开发支持,开创省属国企与央企项目合作新模式,公司多个项目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智算云服务体系建设。

除数智板块外,现代产业科创园区板块亦亮点突出。科创园区板块坚持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科技孵化器培育平台、“双招双引”资源集聚平台。山发园区投资建设的山东发展·绿动谷(临港郭店园区)作为省级重点项目,集聚27家优质企业,其中“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及瞪羚企业13家,年度产值超过15亿元。山东发展·绿动谷(临港董家园区)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园区建设路径,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集群新标杆,并成功入选省级绿色低碳示范项目。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园区运营升级,自主研发的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覆盖5大园区,实现资产、能耗、物业等多场景数字化管理;智慧招商管理系统接入7000万条企业数据,精准匹配产业链需求,全力服务全省“双招双引”。

近年来,山东发展集团所属菜央子盐场以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探索“光、盐”融合发展路径,菜央子盐场盐光互补项目在“盐田收益不降、生态环境不改”的前提下,获取制盐与发电的双重效益,构建起了新发展理念下新能源开发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新模式。自主建成山东省首例盐田柔性光伏示范项目,通过“两侧立桩、钢索横拉”的方式架高光伏组件,避免了在滩田内打桩的问题,推动了制盐与发电更深层次的结合,实现了更高的综合效益,开辟了“光伏发电+原盐生产”的立体循环产业模式。

在产业转型的基础上,菜央子盐场积极运用数智化技术,推进制盐生产模式的创新,先后开展了多项创新试验项目,建成了在全国海盐行业内领先的新型“智慧示范盐田”。一系列传感和控制器可实时感知卤水深度、卤度,并根据预设数据自动控制闸门启闭,以确保卤水时刻处于“最佳状态”。

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

山东海洋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海洋科技),作为山东海洋集团致力打造的我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重要载体,围绕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主题,承担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简称海洋共同体)建设重任,聚焦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特色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集团在海洋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要素资源优势,开展海洋特色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推广,不断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以来,聚焦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清洁能源、海水资源利用、海洋碳汇等五大产业的短板、堵点和痛点,作为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的着力点,调研、征集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形成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需求清单近40项,部署立项“揭榜挂帅”攻关项目12项,吸引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揭榜,立项金额460万元,带动社会主体研发投入近2000万元。通过实施“揭榜挂帅”活动,不仅有效整合了产业创新资源,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合研发团队,还极大激发创新潜能,加速技术攻关步伐。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新质生产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据悉,依托海洋共同体建设,构建“智慧云端+实体矩阵”海洋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培育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引擎。智慧云端,即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线上服务平台,该平台创新布局了成果中心、需求中心、服务中心与信息中心四大核心板块,通过高效的信息汇聚与精准匹配,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云端展示、需求对接、服务供给与信息共享,为海洋科技界搭建起一座无缝连接的桥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自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摸排科技成果、技术需求800余项,对外发布350余项,入库技术经纪人400余人。

实体矩阵,是指集成“创新平台+科创基地+孵化器+行业联盟”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体矩阵,是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石。依托海洋共同体的广泛影响力与深厚资源,联合建设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食品高质化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15个、科技孵化器3个、组建山东省海洋碳汇产业联盟、山东现代海洋产才融合发展创新联盟等行业组织6个。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