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山东:2027年建成全国文化科技融合新高地

2025-07-05 09:50:0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琳 实习生 胡伟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山东文化底蕴深厚、科技资源丰富、创新生态优良,具备文化和科技双向赋能、融合突破的基础优势。7月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近日印发的《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山东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2025修订版)》系列政策文件。

23条措施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我省高度重视,强调要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丰厚优势,守正创新推出更多文化‘两创’标志性成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程守田介绍,近日,我省印发了《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从项目建设、市场主体、人才培育、金融服务、优化生态等方面,创新推出5个方面、23条政策措施。

程守田介绍,在支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文化项目建设方面,包括8项措施,明确了聚焦文化科技研发、文化智能装备、文化应用场景、文化传播创新、文化文艺创新、文化数据利用、文化大模型、文物保护创新等重点方向布局重大项目。

聚焦做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市场主体,《政策措施》提出支持文化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布局建设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平台、推动文化数据资源交易应用、支持文化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5项措施。其中,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制造业企业进行奖补,对新升级且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平台给予经费支持,对文化科技平台和企业打造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给予奖补。

程守田还介绍,围绕人才培养,《政策措施》提出包括加快引育文化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团队、强化省属文化企业和事业单位人才政策激励等5项措施。同时,我省加大文化科技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推出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力度、增加金融机构对文化科技企业的信贷投放、优化文化科技企业金融服务、支持文化科技企业上市融资4项措施。

此外,为营造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生态,我省推动有关部门围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密切协作,在项目遴选、企业培育、人才引进、技术攻关、平台建设、成果转化、财政支持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

“《政策措施》坚持融合创新,面向文化建设重大需求,着力通过全方位布局、全链条支持,推动发展文化领域新技术、新装备、新载体、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大力培育文化科技新质生产力。”程守田介绍,在前期全面调研梳理全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政策措施》聚焦我省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文化和科技两种思维缺乏交融的短板,制定提升措施,逐条逐项破解,确保精准到位、有的放矢。

2027年建成全国文化科技融合新高地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峰介绍,为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现文化领域数字化赋能与信息化转型,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近日,我省11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突破20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打造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培育20家左右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企业,将山东建设成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高地。

据了解,在重点任务上,《行动计划》提出,聚力突破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技术”,加大前沿交叉、关键共性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坚强度,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引领性技术。聚力研发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装备”,加快新一代新型交互、显示、智能等装备研发速度,推动新装备在文化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聚力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载体”,加快产业创新平台、数据应用平台、重大基础设施、科技产业园区等平台建设进度,为文化和科技融合提供载体支撑。聚力拓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场景”,强化在虚实融合、多维视听、数字跨界等领域融合深度,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融合应用场景。聚力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业态”。加大文保考古、智慧文旅、影视动漫、数字创意等产业发展力度,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产业集群,为山东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刘峰介绍,《行动计划》充分考虑人工智能、数字安全、虚拟现实、超高清视听等技术的特点,加快前沿交叉、关键共性和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大力培育文化科技新质生产力。同时,强化需求导向。针对文化和科技交叉融合发展新趋势,聚焦文化创作、传播、体验等关键环节,围绕博物馆、剧院、历史遗址等文化空间数智化需求,以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行动计划》坚持融合引领,以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技术、新装备、新载体、新场景、新业态五项重点任务为主线,构建起全链条贯通、全要素集聚、全周期服务的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刘峰说。

【聚焦】

文艺精品最高可获千万元扶持

为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2022年省委宣传部印发《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政策实施3年来,累计拨付文艺精品奖补资金5441万元,有效激励和推动了山东文艺精品创作生产。

程守田介绍,为进一步加强重大主题文艺创作生产奖励扶持力度,省委宣传部结合当前文艺发展形势,对原奖励扶持措施进行了优化调整,更加注重“聚焦精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奖补资金整体规模明显增加,加强了对重点作品的孵化扶持,以及对网络文艺作品的奖励扶持。

“对列入中宣部(国家电影局)、国家广电总局等中央和国家规划重大工程,或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和省委省政府重大主题指定创作生产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每部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扶持。”程守田说。

同时,我省每年统筹1000万元资金,支持文艺精品创作传播孵化,对好题材、好故事、好剧本等“好苗子”创作项目,按照规模大小给予10万元至100万元资金孵化扶持。

《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2025修订版)》还提出,对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作品给予最高5倍奖金奖励,其中独立申报的按所获奖金1:5奖励,两家、三家、四家联合申报的分别按所获奖金1:4、1:3、1:2奖励;荣获其他常设全国性文艺评奖的优秀作品,按所获奖金1:2奖励。

对在山东立项(或合同约定可享受该项政策)的电影,票房达到1亿元及以上的,一次性奖励500万元;票房达到5亿元及以上的,一次性奖励800万元;票房达到10亿元及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在院线发行的网络电影奖励标准参照执行。

对在山东立项出品(或合同约定可享受该项政策)的电视剧等,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的,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每集奖励30万元,短剧每集奖励5万元。对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时段首播的,电视剧每集奖励10万元,短剧每集奖励3万元。对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的电视动画片每集奖励3万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网络剧、网络动画片、网络纪录片奖励标准参照执行。

对在国内主要视频网站首页首屏重点推荐播出,在鲁机构自制成本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网络剧(电视剧),最高给予300万元奖励;在鲁机构自制成本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网络电影(电影),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在鲁机构自制成本达到500万元以上的网络动画片、网络纪录片、微短剧,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

此外,对在《人民文学》等期刊头条刊发或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等重点项目的文学作品,视情给予1万—10万元奖励;对在中国之声频率首播的广播剧,每集奖励5万元,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参加中央有关文艺活动的舞台艺术作品,每部给予10万元奖励。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