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琳 实习生 胡伟铄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7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谋划了未来三年全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成效、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提出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打造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
近年来,山东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图为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在调试护理机器人。新华社发
构建机器人产业全维度、全周期的支持体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东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切实发挥工业门类齐全和应用场景丰富的特色优势,持续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推动全省机器人产业稳步增长,部分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当前,机器人技术迭代日新月异,展现出多元创新的蓬勃态势,机器人应用也加速从工业制造向生活服务、医疗康复、特种作业等领域拓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茂庆介绍,为进一步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有关部门(单位)制定印发了《行动计划》,谋划了未来三年全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成效、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
在目标规划上,《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3家以上,布局建设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创新中心和平台,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质效明显提升,打造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
《行动计划》还提出技术创新、主体培育、产业集聚、场景拓展、要素支撑等5大任务。在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提出加快前瞻技术布局,强化平台建设,支持省级平台向国家级平台跃升,加速成果转化,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加快产业主体培育,提出培育优质企业群体,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企业提质升级。同时,在促进产业集聚扩容方面,提出建设产业发展高地和特色产业基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机器人训练场。聚焦拓展应用场景,提出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强化场景应用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此外,在提升要素支撑效能方面,提出扩大高端人才引进,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王茂庆表示,这次出台的18条措施,既包含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的政策,又包含财政支持、标准建设的政策,还包含人才支撑、应用推广的政策,形成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全维度、全周期的支持体系,让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在产业发展中高效联动,不断催生新的发展动能。
科技赋能机器人产业创新,打造“智造”新标杆
当前,科技的力量让机器人越来越智能,机器人产业也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机器人被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洪国介绍,围绕科技赋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省科技厅先后制定出台《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文件,明确了未来三年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工作重点方向,着力突破仿人行走机构、机械臂和灵巧手等关键技术,研制高性能一体化关节等核心部件,加快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养健康、现代农业等领域应用。
同时,省科技厅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王洪国介绍,“十四五”以来,聚焦机器人产业发展卡点和趋势,通过省级科技计划支持布局实施30多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支持临工智能、亚历山大、纽氏达特、珞石智能等龙头企业围绕机器人的控制器、操作系统、关节模组以及整机等开展攻关,其中亚历山大开发的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机器人整机,致力于解决现有大部分机器人依赖国外ROS操作系统的问题。聚焦研发投入占比高、复合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高、拥有核心“硬科技”的“三高一核心”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中央引导基金、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方式,先后支持了优宝特、国兴智能等130余家机器人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围绕机器人领域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省科技厅系统布局建设了人形机器人、机器人跨平台智能控制技术等7个细分领域省重点实验室,以及移动机器人核心技术等2家省技术创新中心,聚焦机器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正加快建设智能机器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逐步打造“建模-仿真-规划-运维”全周期数字化平台,支撑机器人领域相关技术验证和设计优化。
此外,山东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加快建设科技大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王洪国介绍,目前已汇聚机器人领域高校院所研究成果1500余项,挖掘企业技术需求,举办机器人领域成果对接、洽谈交流活动,技术成交超过500万元。
【聚焦】
推动机器人产品走进千行百业、融入千家万户
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市场应用是关键驱动力。“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山东始终坚持应用牵引、协同创新,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推广应用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王茂庆介绍,近年来,山东在巩固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加快向农业、矿业、医疗、安全、社会服务等领域延伸,不断挖掘和培育新型场景,持续扩大机器人应用范围。
“深入实施‘机器人+’行动。坚持生产端与应用端协同共进,累计遴选推广农业机器人、公安应用机器人、矿山机器人等应用场景50多个,刺参采捕、草莓采摘、智慧勘察、井下搬运等工作有了贴心的智能帮手。”王茂庆介绍,目前,正在组织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推荐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试点项目落户山东。
同时,山东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将机器人创新产品、创新软件列入首台(套)技术装备和首版次软件支持方向,通过保险补偿降低企业新产品推广风险。威高一体化骨科手术机器人、遨博智能协作机器人、胜利石油高空管柱操作机器人等一批产品入选推广目录,快速得到市场认可。利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奖补资金,支持了一批采购机器人的技改提升项目,形成了鼓励应用、支持应用的鲜明导向。
围绕加快促进产业合作交流,山东指导成立山东省机器人行业协会,举办山东省机器人大会、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合作发展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营造优良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到山东共谋发展。
王茂庆表示,下一步,山东将在应用场景拓展上持续发力,不断推动机器人产品走进千行百业、融入千家万户。在危险岗位替代、智能巡检、监管执法、应急救援、医疗康养、文旅消费等领域探索创新应用实践,推动机器人技术在重点领域实现全场景渗透。围绕打造场景创新生态,开展机器人创新创意竞赛,征集场景应用新构想。实施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鼓励企业广泛应用机器人产品。同时,推动机器人走进群众生活。支持全省博物馆、艺术馆、旅游景区、校园植入机器人元素,鼓励有条件的市规划建设机器人展览馆,组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