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山东外贸进出口韧劲十足 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1.73万亿元

2025-07-18 15:14:0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琳 实习生 张煕桐 胡伟铄

 

7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山东外贸进出口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山东省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增速在前6大外贸省市中居第一位,贡献了全国近20%的增量。

上半年山东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图为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一艘集装箱货轮在缓缓靠泊。通讯员 张进刚 摄

 

进出口1.7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山东外贸保持较强韧性,规模大、增速快、质量高,为全国外贸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走在前、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发布会上,济南海关副关长辛杨介绍,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山东省货物贸易进出口1.73万亿元人民币,列全国第5位,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5万亿元,增长6%;进口6764.1亿元,增长8.1%。

记者了解到,山东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上半年,山东省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增速在前6大外贸省市中居第一位,贡献了全国近20%的增量。从季度看,进出口规模逐季扩大,一季度突破800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二季度突破9000亿元,创季度历史新高,增长7.6%,较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

同时,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紧密协作、错位发展,外贸齐头并进、亮点纷呈。省会经济圈发挥济南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产业集群,上半年,7市实现进出口4622.3亿元,增长7%,连续12个月保持增长,为全省外贸发展持续提供动能。胶东经济圈依托港口优势,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和高端产业带,是全省外贸发展的主力军,5市实现进出口1.05万亿元,增长5.8%,占全省进出口值的6成以上。鲁南经济圈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4市实现进出口2183.2亿元,增长11.7%,增速领跑全省,占全省比重不断提升。“三圈”外贸协同发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上半年,山东出口稳、结构优,呈现出产品升级、‘品牌’圈粉、市场多元等亮点。”辛杨介绍,产品“含新量”高,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品出口900.8亿元,增长28.1%;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出口60.6亿元,增长12.2%,新能源客车畅销南美、东盟等市场。产品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山东境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2706.5亿元,增长11.6%,已经占到全省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山东好品”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在进口需求方面,今年以来,山东省原材料、消费品需求持续扩张,进口量连续5个月保持增加。从拉动作用看,大宗商品进口3705.4亿元,增长16.7%,占全省进口值的54.8%,拉动进口增长8.5个百分点。提振消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上半年进口482.6亿元,增长12.7%,其中水产品进口143.2亿元,增长17.3%;食用油进口28.5亿元,增长40.4%;干鲜瓜果进口18.1亿元,增长58.7%。

民营企业贡献85.1%的外贸增量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作为外贸大省的山东,已经形成了民营企业为主的进出口发展格局,每年有数万家民营企业活跃在外贸发展一线,它们是山东外贸发展最主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青岛海关副关长石勇介绍,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山东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值为1.31万亿元,增长7.7%,高于全省总体增速0.9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出口8216.4亿元,增长6.6%;进口4933.2亿元,增长9.6%。

从市场主体看,上半年山东省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突破6万家,比去年同期增加4617家,每100家外贸企业中有92家是民营企业。从外贸规模看,民营企业占山东外贸进出口的比重达到76.1%,提高0.6个百分点。从增量贡献看,民营企业出口、进口增速均高于整体,上半年山东省85.1%的外贸增量由民营企业贡献。

“上半年,民营企业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实现了增长,‘拓市场’成效显著。”石勇介绍,山东民营企业对东盟、欧盟、俄罗斯、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均保持平稳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6%、7.1%、2.5%、3.1%,基本盘稳固。民营企业凭借经营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开拓新兴市场也取得良好成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0.2%,达到8666.3亿元。

“民营企业是打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主要力量,对国际产业合作发挥着关键作用,众多民营企业通过中间品贸易将我国产业链优势辐射到海外。”石勇还介绍,上半年,山东省民营企业出口中间品3943.3亿元,增长8.7%,钢铁、塑料、铝、玻璃、五金、纺织等行业中间品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长。进口方面,民营企业也为更加充分利用海外资源作出重要贡献。上半年,民营企业16类大宗商品进口值达到3371.7亿元,增长13%,占全省大宗商品进口总值的78.4%。新企业、新项目给进口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上半年,裕龙石化进口值超过260亿元,拉高全省总体进口约3.7个百分点。

此外,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出口商品正加快高端化转型。上半年,民营企业高端装备出口349.3亿元,增长58.9%;电子技术产品出口231.8亿元,增长26.5%。船舶、电动汽车、机床出口分别增长98.6%、79.6%、16.3%。民营企业外贸品牌建设也在持续推进,上半年自主品牌出口1922亿元,增长15.1%。高科技行业需求扩大也推动民营企业进口向高端化迈进,歌尔集团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积极扩大进口,民营企业集成电路进口值增幅高达39.2%。

【聚焦】

农产品加工出口实现“身价翻倍”

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省。据了解,山东累计已有21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数量居全国首位,171个农业品牌被纳入“好品山东”品牌名单。辛杨介绍,山东农产品在海内外市场都具备很高的认可度。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值达到804.7亿元,增长3.5%,高于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0.5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6%,占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值的22.7%。

记者了解的,山东主要品类出口保持强劲增势。蔬菜、水产品、水果等优势品类广受海外市场欢迎,其中,蔬菜及食用菌出口206.8亿元,增长1%;水产品出口175.9亿元,增长16%;干鲜瓜果及坚果出口50.3亿元,增长20.1%;肉类出口15.7亿元,增长65.1%;酒及饮料出口15.3亿元,增长19.2%。以上产品合计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7.7%。

上半年,全省16市中10个城市农产品出口实现正增长,其中枣庄、威海增速分别达到19.2%、12.1%。青岛和烟台农产品出口位居全省前两位,分别达到235.2亿元和129.2亿元,分别增长2%和9%,合计占全省出口总值45.3%。

同时,山东对三大主要出口市场保持增长,开拓新兴市场成效显著。辛杨介绍,上半年,山东对前三大市场农产品出口均保持增长,其中对日本出口161.9亿元,增长2.2%;对东盟出口137.7亿元,增长6.6%;对欧盟出口117亿元,增长4.1%。同期,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明显,对阿拉伯联盟、非洲、中亚五国、印度出口增速分别达到28.1%、33.8%、38.5%、32.6%。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持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深度融合。”辛杨介绍,今年5月份,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业企业加工技术集成应用,建设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畅销产品。截至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的深度融合推动山东农产品出口值连续26年领先全国。“上半年,山东出口‘干大蒜’单价达到每千克24.3元,明显高于9元左右的鲜蒜出口单价,宠物食品、苹果汁、辣椒粉、植物蛋白等特色优势行业也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的出口附加值,‘加工出口’实实在在帮助农产品实现了‘身价翻倍’。”

辛杨表示,海关将继续深化“智关强国”行动,不断推出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的便利化措施。加强企业信用培育,指导更多农食产品加工企业获得“经认证的经营者”也就是“AEO企业”认证。推广“首单出口全过程辅导”模式,帮助更多的企业试水国际市场,争取农产品出口企业数量在上半年6000余家的基础上再上台阶,全力支持山东优质农产品顺利“出海”。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