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山东省特殊教育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召开

2025-08-08 09:19:3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琳

 

8月7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在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举行《山东省特殊教育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良作为听证人出席并讲话。来自特教学校、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康复机构以及家长代表等各方面的17名陈述人,围绕特殊需要儿童青少年康教融合、随班就读、职业教育提升等提出立法意见建议。

填补立法空白:探索特殊教育法治化新路径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内容,更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与山东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全省特殊教育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亟需通过强化制度保障与法治支撑破题解难。

2023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牵头组建专家团队,正式启动《山东省特殊教育条例》起草工作。期间,团队全面梳理省内外相关政策文件与法律法规,开展系列专题调研,历经七次修改完善形成《条例》草案。今年该条例被列入省人大立法计划后,起草部门会同省人大有关委员会及省司法厅再次深入研究论证,最终形成征求意见稿。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家和省级层面特殊教育专门法律法规仍属空白,山东此《条例》的出台,将成为特殊教育迈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里程碑,也将为国家层面特殊教育立法积累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

听证会上,条例草案起草部门就制定背景、法律依据及主要内容作了详细说明。17位听证陈述人立足职业与专业视角,围绕特殊需要儿童筛查、诊断、教育、康复衔接机制,特殊需要儿童青少年普特教育互转机制,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推进,随班就读制度完善,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特殊儿童青少年社会融入支持,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优化等关键问题充分表达观点、提出建设性建议。

完善随班就读:让普特融合教育落地生根

在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完善随班就读机制方面,《条例》草案明确规定:“接收五名以上特殊需要学生随班就读的学校(幼儿园)应当设立资源教室”。对此,济南市市中区爱都小学校长吕华建议,针对特殊学生不足5名的学校,可由县级教育部门统筹协调或依托教育集团,建立资源教室共享机制,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

吕华进一步提出,资源教室建设需精准对接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动态更新康复训练器械与教育支持工具;对特殊学生实行“一生一案”个性化管理,联合教育、医疗、康复机构专业力量,吸纳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发发展性康教课程,建立多元化评估的学生成长档案。“评估不应单纯以学业成绩衡量学生与学校,更要聚焦激励特殊学生树立自信、实现自我成长,推动学校更好落实融合教育理念。”

此外,《条例》草案赋予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指导、培训、评价、支持、咨询”五位一体职能,这一科学定位为随班就读提供了分类专业支持。为提升条款可操作性,济南市历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曾庆健建议,应增加巡回指导教师资质要求,明确需具备特教专业背景或省级培训认证;同时规定资源教室必须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系统整合康复训练、生活适应与劳动技能课程内容。

聚焦职教融合:破解特教学生就业“卡脖子”难题

推动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是本次立法听证会的核心焦点之一。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校长于生丹介绍,目前济南市各特殊教育学校已按照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专项督导要求,普遍设立职教部,针对不同残疾类别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社会岗位需求,开设家政服务、中餐烹饪、工艺美术、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有效满足了特殊教育学校初中毕业生及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需求。

但她同时指出,特教学校中职阶段仍存在明显薄弱环节:一是国家尚未出台针对特殊需要学生的职业教育教材及课程标准;二是企业参与特殊需要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不高,接收意愿低,缺乏健全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对此,于生丹建议省级部门尽快出台配套细则,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特殊教育职教部(班)建设纳入地方职业教育布局规划,细化教育、人社、残联等部门的协同职责。

“许多特教学校职教部专业设置仍以传统盲聋教育为主,缺乏针对智力障碍、孤独症等学生的适应性课程;加上社会认可度低、企业参与度不足,实习和就业机会偏少,学生就业面临较大困难。”孤独症儿童家长代表尹静建议,立法应明确要求高校开设多样化实用型特殊职业教育专业,并提供学费减免、资质评定倾斜等激励政策;同时通过立法鼓励企业接纳孤独症、智力障碍学生实习就业,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学校则全程提供指导建议,及时调整问题,帮助企业更快接纳特殊学生。

“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关键环节。”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良表示,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凝聚共识、开门立法,会后将全面梳理各方观点与建议,作为修改条例草案的重要依据,力争将更多好建议纳入法律制定过程,让条例内容更完善,助力特殊需要儿童青少年实现最大程度发展。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