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商报·山海新闻记者 吴绍博 见习记者 毕展豪
2024年5月,全球权威赛事QASC挑战赛更新国际排名,浪潮海若大模型以93.70%的准确率斩获榜首并刷新世界纪录。
今年6月,海若大模型拿下中国信通院泰尔实验室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文本生成功能)安全认证证书”,级别为最高级。
在山东这片人工智能产业沃土上,以浪潮集团为链主的产业生态正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作为核心技术提供方,浪潮构建了覆盖生成式AI全链条的五层产品服务体系,形成从基础架构到行业应用的完整技术闭环。与此同时,中移齐鲁创新院打造了“网络-算力-数据-模型-平台-应用-安全-服务”八位一体的全栈能力体系,如同为产业发展提供“中央厨房”式解决方案,实现从底层支撑到终端落地的无缝衔接。
政和科技凭借“策问大模型”构建政企服务新范式,打通政策传导与企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国实科技深耕海洋领域,形成“感、传、存、算、用”全链条技术体系,为智慧海洋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培植AI企业优惠政策频出
上半年产值突破650亿元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产业是当下最热门的领域。
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山东省工信厅获悉,今年上半年,山东人工智能企业产值突破650亿元,约占全国9%左右,增速超过40%。其中,浪潮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第一。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产业推进处处长孙志强告诉记者,山东省将人工智能产业链确定为19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呈现产业增长快、产业链条全、产业生态好的特点。
当下,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已初步建立从智能算力、数据语料到开发框架、模型算法的全栈式产品能力。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测评的大模型产品达230个,其中,17个生成式大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浪潮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第一,成为山东省闪耀世界的“智算名片”。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产品,和以数字人、虚拟人为代表的软体智能产品,呈现井喷式增长,正在催生千亿级市场。
山东省产业门类全、规模体量大、两化融合深、应用场景多,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空间广阔。近年来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布局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20余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700余项;今年又安排“模型券”“语料券”等财政增量资金超2亿元,引导省发展投资集团发起设立规模5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加速形成“政策支持精准、算力供给普惠、数据流通高效”的优良生态。
谈及下一步发展计划,孙志强表示,人工智能产业是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依托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聚焦打造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特色发展和创新应用“双高地”目标,坚持“扬优势、找赛道、扶重点、创特色”的工作理念稳步前行。
“扬优势,优势在应用上,就是立足融合应用深耕赋能。我们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13个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孙志强说,找赛道,赛道在场景里,就是深挖产业场景价值潜能。近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面向全省征集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并将遴选推出一批“百景智能”典型案例,打造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样板工程。
所谓扶重点,即企业端。山东将锚定企业培育精准发力。大力培育龙头型、领航型特别是成长型、新势力企业,遴选推出山东人工智能产业的“浪花企业”,助力掀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浪潮。所谓创特色,即在垂域中,山东将深耕垂直领域锻造长板。加快打造垂直领域的行业级、场景级大模型,特别是打造31个制造业行业语料库、大模型,形成山东省在人工智能垂直领域的独特优势。
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第一
全国最大的分布式智能云
近年来,浪潮集团积极实施硬件、软件、云计算服务“三轮驱动”战略,持续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浪潮云董事长肖雪告诉记者,在山东,浪潮是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在人工智能方面,浪潮大力布局大模型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基于分布式智能云提供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栈解决方案,成为国内唯一可覆盖生成式人工智能全部五层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并面向政务、制造等行业,推动大模型落地68个领域,位居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第一位。
立足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浪潮不断深化产业落地实践,在全国布局了122个云中心、557个分布式云节点,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分布式智能云,并依托国内1000+云舟联盟和海外400+海若智能体联盟生态伙伴,积极助力行业用户打通智能化落地“最后一公里”。
谈及下一步发展,肖雪表示,浪潮作为兼具硬件、软件与云服务全栈能力的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将持续深化“智数云安”一体化战略,致力于成为智慧系统的全场景运营商。
按照计划,浪潮集团将构建智能基础设施,推动算力普惠化。依托全球领先的AI服务器技术,浪潮正加速液冷、高密度计算等节能技术创新,实现PUE低至1.15的超高效数据中心。通过分布式智能云节点的规模化落地,浪潮集团将为边缘计算、私有化部署等场景提供“开箱即用”的算力服务,解决行业客户算力分散化、专业化需求。
浪潮集团将深耕行业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转型。以海若大模型为核心引擎,浪潮已打造覆盖制造、政务、水利等领域的专用模型库。例如,为水利部开发的“海若·上善”双模型系统,通过动态优化算力匹配实现防洪调度智能化。同时,海岳商业AI平台集成100余个开箱即用智能体,在40多个高价值场景中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未来三年,浪潮集团将重点突破“数智员工”在合同管理、HR决策等场景的深度应用。
浪潮集团将打造开放生态,实现技术平权。通过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工厂,浪潮提供从模型生产、调优到持续迭代的工业化流水线,支持客户实现私有化模型的“回炉再造”。联合百度、Rokid等生态伙伴,浪潮集团已推出水利巡检、应急管理等智能体产品矩阵,推动AI技术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级智能协同。
肖雪表示,浪潮的目标是建立“有云处皆智能”的数字化世界。通过算力基建普惠化、行业智能体深度渗透、生态开放共生,致力于让每一家企业都能以更低门槛、更高效率释放AI生产力,助力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构建自主可控的竞争力护城河。
构建“数智算”服务体系
点亮千行百业数智新未来
中移齐鲁创新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
中移齐鲁创新院院长郑晓莉告诉记者,成立以来,中移齐鲁创新院加快推动“数算智”全要素新质生产力核心布局,仅一年时间,取得了丰硕成果。
算力网络方面,中移齐鲁创新院研发业内首个“芯合”异构超融合基础软件栈,打造算力原生平台和异构混合训练系统,有效提升了国产智算芯片推理性能,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同时该成果通过工信部及中国信通院联合发起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基准认证,相关指标业内领先。
数据要素方面,中移齐鲁创新院规划全国首个“1+16+N”(1个省级枢纽节点、16个市节点、N个可信数据空间)省域全域数联网,建成中国移动山东数据标注基地,推动山东特色产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人工智能方面,中移齐鲁创新院以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全栈能力为基础,发布“齐鲁智聚平台”,建成面向山东的大模型能力工厂,落地AI for Science山东节点,打造AI+政务、海洋、工业、医疗等AI+行业创新应用,承接战新产业、未来产业研发任务10余项,持续构建自主核心能力,为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提供坚实基础。
郑晓莉表示,依托“齐鲁智聚平台”,我们充分发挥“大小模型协同”的独特优势,打造了轻量化、场景化的标准产品“齐鲁智慧云眼”。它深度融合了110多项AI算法与先进的视觉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实现海量画面实时上云、关键画面智能抓拍,AI算法毫秒级响应、异常事件主动告警,并与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高效联动。目前,该产品已深度赋能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商铺等30余种场景领域,服务全省客户超5200家。
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超30%
打造产业服务“数据大脑”
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优质企业的培育服务,是国内技术领先的科技服务业头部企业,省内3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是该企业的签约用户。
政和科技董事长朱涛介绍,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立足山东,走向全国,服务了23个省、110多个地市、310多个园区,沉淀了海量企业精准数据,构筑基于数据和平台的市场壁垒,发展成为国内头部的“人工智能+”产业服务企业,是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共服务示范机构。
据悉政和科技的服务对象全部是创新性组织,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价值意义。连续十年把3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累计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400余项。还获批主持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全部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
同时,基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政和科技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了多个全国首创。如全国第一个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全国第一个政府资源配置领域的数字货币平台,全国第一个“一键管理和一键培育”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等。
此外,基于十余年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运营的积累,政和科技整合了多个全量、实时、精准的高质量数据集,特别是多个高质量私域数据集。完成了6亿多条产业数据的数据标注,包括1亿+企业数据、1亿+招投标数据、1亿+知识产权数据、3000万+政策文本数据等。
让海洋资源变“资产”
激活沉睡的深蓝宝藏
作为海洋科研的基础,海洋数据是海洋经济活动开展的依据,青岛国实科技集团通过打造大数据交易平台,破解海洋数据价值化密码,让无形数据转化为驱动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更佐证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与无限可能。
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总裁谭华介绍,集团成立以来,始终紧扣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积极响应山东省建设“海洋强省”和“智慧海洋”的重大部署,以及青岛市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聚焦“透明海洋”战略,构建了领先的海洋人工智能“感、传、存、算、用”全链条产品技术体系。
谭华表示,目前,该集团拥有世界领先的超大规模混合算力平台,建设了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交易平台、山东省首个国家级超算海洋AI平台和市级首个“智慧海洋”政务平台,着力打造海洋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技术装备三大产业高地和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平台。该集团致力于打通“科技强到经济强”的通道,加速海洋AI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正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算法方面,国实科技集团构建以产业应用场景为导向的“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体系,研发并推广应用“问海”“船寻”“海悟”“海星”等海洋领域大模型。
“今年基于‘海悟’与‘船寻’双模型核心能力打造出新一代智能化业务助理‘灵龙’,简单说,就是给海洋配了个‘24小时在线的AI小秘书’。”谭华表示,它能主动分析最新的气象预警和渔船实时位置,自动筛选出处于危险海域的船只,并即时发送避险通知,渔民出海前问一句,它立马告诉你哪片海风浪比较大别去;也能7×24小时不间断分析海量渔船轨迹数据,一旦识别出违规跨界、异常停留等行为,可自动在业务系统中完成截图、保存证据,并依据预设模板生成一份完整的执法工作报告。该集团与山东港口集团研发的港口大模型像“超级调度员”,集装箱船一靠岸就自动算出最省时的装卸顺序。一句话,把大海装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