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以仁心为炬,跨越山海照前路——记“齐鲁时代楷模”张军桥

2025-08-13 10:10:2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2025年6月15日,一条噩耗从遥远的坦桑尼亚传来,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 队队长、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军桥,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海域为营 救一名当地落水民众,不幸溺水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8岁。他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一 曲大爱无疆的英雄赞歌,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齐鲁时代楷模”。

万里援外,架起中非友谊之桥

2024年1月,张军桥告别家人,肩负使命,踏上了前往坦桑尼亚的征程。作为医疗队中最年轻却担子最重的队长,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

穆希比利国家医院作为坦桑尼亚国家级医院,手术中心众多,但麻醉人手短缺问题严重。张军桥没有丝毫退缩,全身心投入到援助工作中。他精心组织多场麻醉技术专项培训,特别是主导的“超声神经阻滞”培训,为当地医护人员和医学生打开了前沿医学知识的大门。课堂上,他耐心细致,反复示范,手把手带教,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只为提升当地麻醉水平。

除了日常的手术和教学,张军桥还积极组织义诊活动,带领队员前往坦桑尼亚其他地区,为当地百姓送去健康与关怀。在一次义诊中,他们发现了患有严重先天性脐疝的8岁患儿路易斯。面对孩子家庭无力承担的高昂医疗费,张军桥和队员们共同商议,决定伸出援手,捐助并承担全部费用。术后,应路易斯母亲的请求,张军桥为孩子取了一个饱含情谊的中文名字——齐鲁,寓意着中坦两国人民心手相连、情谊永恒。

张军桥的无私奉献和精湛医术,赢得了当地医护人员和民众的高度赞誉与敬重。他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座连接中非友谊的桥梁,让中国医疗队的大爱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

白衣执甲,践行医者初心使命

作为一名医生,张军桥深知时间就是生命,2019年底,张军桥正筹备启动心肺复苏公益科普活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突然暴发。2020年2月13日,作为医院第四批、山东省第十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参与了对黄冈市的医疗救治工作。近两个月的援鄂战“疫”中,他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全力参与救治患者生命。

在那段特殊的时期,张军桥和同事们一边收治患者,一边改造医疗条件,将在建的武穴市妇幼保健院工地改造成了合格的感染病区。他本人除了承担作为一名麻醉医生基本的气管插管、危重病人抢救等工作以外,还协助医疗队其他队员开展诊疗工作,包括查房、医嘱处理、病程书写,采集咽拭子等工作,并坚持每天下班后与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沟通。最终,他和队友们实现了患者“清零”和医疗队“零感染”的双重胜利。

张军桥不仅是患者的守护者,更是他们的朋友。下班后,张军桥仍不忘关怀患者。张军桥生日那天,患者的两个女儿在本子上稚嫩的笔触写下“生日快乐”,那一刻,张军桥的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张军桥不仅展现了医者的仁心,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和担当。

爱心“摆摊”,传播急救知识之光

张军桥还是“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2020年6月,从湖北抗疫归来的他,深知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决心为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贡献力量。

他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自费购买人体模拟器具,来到潍坊市人民广场“摆摊”。一个模拟人、一张薄垫子,便是他的“摊位”。从晚上七点到十点,他不顾膝盖跪肿,一遍又一遍地向过往市民演示心肺复苏动作,讲解急救要点。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希望每100个路人中,能有1人驻足观看并学到急救知识,从而提升心肺复苏的普及率。

张军桥的坚持与付出,让他成为了潍坊市民口口相传的“摆摊医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急救知识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为无数生命点燃了希望之光。

张军桥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用生命践行了医者的使命与担当,展现了山东人的大义与情怀。他是“齐鲁时代楷模”,是全体山东人民的骄傲。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了他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无私奉献、奋勇前行。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