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见习记者 梁柏林
8月13日,随着“好客山东·半岛1号”游艇的舷影掠过九丈崖的碧波,为期五天的“畅游齐鲁乐GO山东‘镜头里的山东之夏’”宣传推广活动圆满结束。这趟以镜头和光影记录的旅程,从济南的文明长河到烟台的海岛风情,从列车里的千年文脉到烧烤摊的烟火人间,不仅定格了齐鲁盛夏的多样美好,更让“好客山东”的新故事在山海间传递。
镜头下的山东文旅:文物、非遗与烟火气的别样交响
8月9日,活动在山东博物馆启动。在《海岱日新》展厅,记者们的镜头聚焦于薄如蝉翼的龙山黑陶、孔子圣迹图等。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表示,博物馆通过学术立馆和科技赋能,重构“博物”体验,让文物“活”起来,“海岱日新”等十大主题展览体系诠释着“齐鲁气度”,是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一位记者感慨,触摸展柜玻璃如同摸到五千年的脉搏,镜头里的黑陶光泽映照着海岱文明的澎湃。
德州齐河华林大剧场的《大河上下》,以前沿技术打造时空隧道,让黄河的远古景象震撼呈现。有记者称,“浪花”溅到脸上时的感受,如同站在黄河岸边听涛,相机里满是这场“沉浸式溯源”的震撼。
次日,记者一行从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开启行程,感受着淄博的热情。淄博市博物总馆书记、馆长,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馆长侯本兵介绍,该馆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化陶瓷琉璃专题博物馆,通过互动体验、文创开发等让陶瓷琉璃文化走进游客生活。满馆的“冰肌玉骨”吸引记者们频频拍摄。在博山红叶柿岩,《狐仙小翠》带来阵阵欢笑,记者们认为这里传统与新潮像琉璃般折射出不同光彩。
“串”山越海·山东烧烤美食争霸赛现场最为沸腾。各地烧烤高手同台竞技,比拼创意与热情。小饼卷肉串等美食香气弥漫,记者们参与其中,见证冠军诞生,烟火气中尽显山东人的热情与美食情怀。
第三站,记者们体验了潍坊青州博物馆的“文化纳凉”。作为中国首个县级国家一级博物馆,其6万件文物构建起“面山负海”的史诗。青州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曾磊表示,通过打造“文化纳凉”品牌,将三大镇馆之宝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体验,让游客找到心灵清凉与文化共鸣。一位摄影记者称镜头里的“东方美学”是穿越千年的清凉。而桐峪里民宿则藏着乡村振兴的诗意,推开窗便是九龙峪的苍翠,老板的热情让人如归故里。
好客山东的“流动名片”:旅游列车与海上游绘就夏日邀约
旅程中,“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与“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产品这两抹“流动的风景”令人难忘,它们是山东文旅新业态的生动体现。
齐鲁1号旅游列车被誉为铁轨上的“千年文化体验馆”。车厢内,夜宵香气扑鼻,国家非遗五音戏婉转唱响,让记者们感受到穿越千年的奇妙。作为全国首个省级串联式专线旅游列车,它串联起山东11市的22个站点、200多个景区,一张车票可解锁多种体验,被记者称为“打开山东的万能钥匙”。
半岛1号海上游产品则如海洋的情书。游艇航行中,长岛的鸥鸟、九丈崖的落日、砣矶岛的砾石构成美丽画卷。“跳岛游”让记者们体验到山东海洋的多样惊喜,沉浸式感受“人间仙境”的奇幻,定格下山东“山海相拥”的独特浪漫。
这场“镜头里的山东之夏”活动,是山东文旅资源的集中亮相,也是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举措的生动实践。活动期间,媒体报道引发全网关注,在多平台发稿120余篇,启动稿件被多家平台推荐并登上热榜,多个相关话题登上省市级热搜榜,短视频也频登热榜,网友纷纷表示想来山东。参与活动的记者们也爱上了山东的美景、美食与人文。
镜头会落幕,但山东的夏天仍在继续。列车上的非遗展演、游艇上的海风、博物馆里的千年微笑、烧烤摊的豪爽笑声,都等待着更多人前来体验。好客山东,不负山海之约,期待与更多人在齐鲁大地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