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龙头引领 全链贯通 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加速度

2025-08-21 10:18:1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晓彤 见习记者 李大芊

 

山东是汽车产业大省,产业体系完备、链条健全。近年来,山东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产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产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8月20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直击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中国重汽莱芜智能工厂举行的“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能源”专场。会上,来自中国重汽、魏桥汽车科技、特来电、丰元锂能4家企业负责人现身说法,畅言分享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质产品的同时,也交流共话了山东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重要基地的发展情况。

做全球新能源商用车引领者

走进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的山东重工集团中国重汽济南卡车制造公司莱芜智能工厂,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制造景象扑面而来。

在总成车间,人力与机器精密配合。沿轨而行的AGV小车(自动导引搬运车)载着重型卡车的底盘,有序穿过生产线上的数百道组装环节;分立两侧的装配工人行动迅速、准确,从手边的货架上拿到物料后,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一个单元模组的安装工序。行云流水般的配合使生产线上每隔5分钟就诞生一辆重型卡车,让这里成为全球最高水平的重型卡车制造基地之一。移步至冲焊车间,高度自动化、人机协同程度,让这里呈现出了一幅钢铁与机械交织的科技美感。220台机械臂正以每秒3次的频率精准焊接,173台AGV小车穿梭如织,6种车型在同一条柔性生产线上完成共线制造。在这里,高柔性、数字化、自动化的“三张名片”被持续擦亮。

记者了解到,这座占地2000亩的智能工厂,从2020年2月破土动工到11月首辆重卡下线,仅用280天便创造“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行业纪录,较传统重卡工厂建设周期缩短60%。

在见面会上,山东重工集团中国重汽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海介绍称,中国重汽已构建起覆盖新能源商用车全领域的产业生态,形成了“技术自主化、产品多元化、市场全球化”的独特优势。“为适应重卡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趋势,中国重汽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装备升级投入,2020年在莱芜区投资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也就是现在的莱芜工厂,这不仅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更为当地创造了3000多个优质就业岗位。”赵海提到,莱芜工厂拥有国内首条AGV柔性总装线,有着驾驶室焊接100%自动化的“黑灯工厂”,有比肩高端乘用车漆面品质的杜尔涂装线,这一切全方位彰显了国内重卡制造的顶尖水平。

赵海表示,未来,中国重汽将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为目标,持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发力,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为行业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做轻量化车身的创新者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车身轻量化是提高续航里程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近年来,“铝王”魏桥发力的重点之一。

“目前,我们公司推出的两款动力电池PACK产品,均采用了高度标准化的设计,使得它们的通用性极强。此外,产品所采用的一体化高压压铸箱体轻量化设计,不仅成功为整包减重5%,还提升了10%的续航能力,为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了更为出色的使用体验。”山东宏途动力能源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印昶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由魏桥创业集团宏桥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斥资6亿元倾力打造,隶属魏桥商用车事业部,公司旗下的动力电池PACK项目是山东省的重点发展项目,为山东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蓬勃发展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向新动力。

据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乘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顾志宏介绍,为实现更好发展,魏桥创业集团2023年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并于2024年组建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下称“魏桥汽车科技”),“依托全球领先的铝产业优势,公司已布局从原铝生产、零部件加工、汽车设计与制造、销售服务到整车拆解回收的全产业链,成为全球唯一同时具备铝全产业链、整车制造与回收再生能力的汽车企业。”

记者在会上获悉,魏桥汽车科技作为魏桥创业集团汽车业务板块的经营管理主体,投资控股3家整车制造企业、1家设计公司以及数家科技公司,围绕轻量化铝材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化布局,形成以“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为特色的汽车产业集群。顾志宏表示,目前公司旗下产品已经打开了近30个国家市场,今年轻型车板块BAW锐胜王牌更是实现突破,市场份额从23%跃升至37.9%,成为家用车型细分市场销量冠军。

做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构建者

“车辆在充电过程中电池温度如突发异常,我们后台的充电网监控平台就会及时预警,警报信息会同步通知到充电用户与特来电运维人员。运维人员则会随后跟进检修。”见面会现场,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特来电”)的展区前,工作人员正介绍着特来电的主动防护技术,“一场化险为夷”的实例讲解,引发了围观。

“作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生态运营商,特来电的充电量已经超过500亿度,充电网络遍布366个城市,接近80万个充电终端,碳减排超过5100万吨。”据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健介绍,截至今年8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3600万辆,在全世界占比超过60%,在这样巨大的保有量背后,隐藏着安全与能源的双重挑战,“特来电正以其前瞻性的‘三层网络’战略,为行业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将充电桩升级为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引领产业步入新阶段。”

“在我看来,充电网最大的价值,就是保障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的安全。”赵健指出,特来电创新性开发了“两层安全防护”体系:通过每次充电过程对车辆电池进行大数据“云体检”,建立自学习模型精准预警异常;再通过BMS与CMS硬件协同进行主动防护。该技术已成功预警多起如底盘磕碰导致电池结构受损的潜在风险,将安全守护从“出厂时”延伸至“全生命周期”。

对于行业热议的“超充”,特来电率先提出“智能共享超充”的2.0方案,破解“充完不走占资源”的行业痛点。通过液冷超充和智能调度技术,使电能在一系列充电终端间灵活流动,将超充设备利用率提升3倍以上,让投资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统一。

“产业上游是新能源发电,下游是新能源汽车充电,充电网就是连接二者的‘腰’,腰板硬了,整个产业链才能打通。”赵健如此比喻。

从保障一辆车的安全,到调度一个区域的能源,特来电正以“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的三网融合模式,重新定义充电基础设施的价值内涵。这张日益强大的能源互联网,不仅为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底层支撑,更在全国范围内探索着绿色能源消纳与交通低碳转型的全新路径。

做固态电池材料的开拓者

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车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山东丰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山东丰元锂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丰元锂能”)在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跻身行业前列。

“我们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成立以来,我们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构建了覆盖主流市场与前沿方向的全方位产品矩阵。”见面会上,山东丰元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万福信表示,在山东加快搭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的过程中,丰元锂能凭着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核心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了省内重要的新能源材料供应基地,也是撑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的关键一环。

“我们公司现有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两大主流系列,多种主要产品型号。公司旗下磷酸铁锂产品主要用于储能锂电池和动力锂电池等领域,三元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锂电池和数码领域(含电动工具)锂电池等领域。”万福信指出,当下,公司正积极开发下一代技术,在磷酸锰铁锂(LMFP)、单晶三元材料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方面有相应技术储备,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支撑。

记者了解到,在产能布局方面,丰元锂能已在山东枣庄、安徽安庆、云南玉溪建成三大智能化生产基地,形成覆盖华东、华北、西南的战略格局。

“目前,丰元锂能的锂电正极材料已建成及在建产能31.5万吨,产能规模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服务全球头部电池企业。”万福信告诉记者,未来,丰元锂能将继续深化技术迭代与产能释放,助力山东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丰元力量”!

从中国重汽的整车制造,魏桥汽车科技、丰元锂能的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再到特来电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这场“‘链’动新能源”专场的记者见面会上,一条产业体系完备、链条健全的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跃动鲜活。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