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晓彤
今年五月,谷神星一号海遥五运载火箭搭乘“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在黄海海域发射升空(资料图)
商报烟台消息9月9日凌晨3时48分,一抹亮眼的火箭尾焰闪耀在黄海上空。
这发由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遥七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十一星的海上发射方式,将吉利星座05组11颗卫星成功送入600公里高度、50°倾角的LEO轨道。
“东方航天港”号船长162.5米、型宽40米,系国内首条海上航天发射和回收的多功能船,兼具火箭冷热发射能力(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捷龙三号遥六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后,同一海域,同一发射船,同一保障团队,完成的又一次成功的“飞天”任务。
两天后的9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在烟台海阳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商业航天产业链记者见面会,向世人展现了我省商业航天的壮阔版图——仰望星空,“山东造”卫星熠熠生辉;黄海之滨,“山东造”火箭在工厂整装待发;波涛之上,“山东造”发射船稳如泰山……
5年多来,山东海阳见证了东方航天港的从无到有 记者 郑晓彤摄
时钟拨回到2019年6月5日。这一天,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从海阳港出发,以“一箭七星”的方式成功完成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也为山东发展商业航天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这一标志性事件之后,我们即刻启动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军民结合推进处处长王超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产业,将其定位为全省产业发展中极具潜力的新领域、新赛道,通过重点布局、强力支持,推动山东商业航天产业实现了蓬勃起势。
陆地那么大,为什么要去海上飞?“地球70%都是海域,都有可能成为发射点”“海上平台发射火箭能够将发射点搬运至低纬度地区,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速度,减少火箭燃料消耗”“解决了陆地发射航落区安全问题”……在我国最年轻的卫星发射基地,同时也是我国唯一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记者的“海上疑题”得到了专家的热心解答。
过去的5年多来,在山东海阳,这座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里,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变革正大刀阔斧地引领当地走向苍穹。一条6公里的航天大道,串联起了火箭及配套厂房、发射母港、发射平台。同时,也见证了东方航天港的从无到有。
以海上发射为牵引,东方航天港着力打造了发射链、火箭链、卫星链,延伸发展了航天文旅链,招引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项目30个,落地企业单位31家,并入选了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荣获中国航天大会“2023商业航天最受欢迎落地园区奖”。
此外,新成立20亿元的烟台航空航天产业基金,也实现“以投带招、招投联动”产业招引新模式,打造高质量孵化器,助力初创型科技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一步步实打实的产业配套扶持政策落地,使全产业链条上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入驻海阳,留在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