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蒿庵故里”脉动回河

2025-09-29 09:57:1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希忠

 

近日,“志说黄河·2025泉城文脉座谈会”暨“蒿庵故里”优秀历史文化品牌授牌仪式在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举行。活动现场发布《泉城文脉》《蒿庵故里“话史地说文脉促振兴”文论集》编纂成果,并围绕张尔岐学术思想研究、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回河街道被授“蒿庵故里”优秀历史文化品牌,活动还为“张尔岐历史文化宣传推介官”颁发聘书,鼓励其积极讲好“蒿庵”故事。

如此尔岐

说到张尔岐,一般公众可能还比较陌生。但说到在学问方面与其并称的一个人,会令人恍然大悟,这就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时人常有“南顾北张”之誉。

张尔岐(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又号汗漫道人,今回河街道张稷若村(原为柳树王庄)人,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清史稿·儒林》中有传,《辞海》《辞源》及《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均有简介条目。

张尔岐祖上世代力农,其父做过石首驿丞,笃信程朱理学。兄弟四人在其父督课之下,皆肆力于举业。张尔岐自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诸生时即穷究程朱之学,兼及诸子百家,旁及太乙、奇门之学。晚年精研“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造诣尤深。

明崇祯十二年(1639)清军入关,因战火烧毁其小康之家,兵荒马乱中,其父及三弟亡于刀剑之下,四弟死而复苏。1644年明清易代,家国骤变,遂绝意科名和仕途,矢志不仕清。又取《诗·小雅·蓼莪》中“匪莪伊蒿”意,自题草庐曰“蒿庵”,闭户研讨学问。

张尔岐品德高尚,为世人所称颂。1627年,16岁即考取秀才,可谓少年得志。但此后于1630年、1633年、1636年三次乡试均落第。考究原因,科举之路艰难自是原因之一,但其对八股文缺乏兴趣以至考试“不得要领”更为主要。有人曾送他制艺作备考捷径,他不予理会。张尔岐一生寒素,耿介自持。其门人艾元徵时为康熙朝刑部尚书,每有重礼馈赠,必婉言拒绝,平时更无所于求。曾应聘与修《山东通志》,事毕不受酬礼而归。

在济南社科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张华松看来,顺治14年张尔岐46岁时与顾炎武订交,人生局面一下打开。当时的顾炎武,已经是名重天下的学术大师,但是张尔岐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句读师。张尔岐比顾炎武大一岁,同负国仇家恨。两人互相砥砺气节,切磋学问。因为得到了顾炎武的肯定和引荐,张尔岐才被外界所知,交流圈子也扩大了很多。

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曾说:“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张尔岐著述很多,除《仪礼郑注句读》外,其重要者尚有《易经说略》《诗经说略》《老子说略》《春秋三传驳义》等书,多由后人及弟子刻版问世。《清儒学案》评价其:山左第一醇儒,学究天人,而无理障。

何以稷若

为何张尔岐会出现在济阳这片土地?张华松对其地域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

张华松说,从时代背景看,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是学风空疏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所以,明末清初返归经史、经学史学就大行其道,诞生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张尔岐等一大批文化大师。

从地域文化背景看,齐鲁大地是儒学和经学的发源地,历代大儒层出不穷。济南介乎齐鲁之间,文化沐浴着齐风鲁雨。济南名士多且有一个特点: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有强烈的斯文在兹、江山再造的重大的文化使命。赵孟頫来济南做官,初到济南就感叹,“道逢黄发惊相问,只恐斯人是伏生”。这样的文化底蕴文化背景,产生张尔岐这样的文化巨匠不足为奇。

具体到济阳,设县在金朝天会七年的1129年。金朝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很重视济南府的建设,包括开挖小清河,另外就是设了济阳县、齐河县,目的有点像现在的强省会战略,意在加强济南府的地位,控制大清河的河运。在他看来,临邑县和禹城县地盘太大不稳定,就分割临邑一部分和章丘的标杆镇,设立济阳县。

济阳县的重要性,可看万历年间的《济阳县志》,称其为“济青之襟喉,登莱之要冲”。张华松说,明清时期山东济南府往东有三府:青州府、登州府、莱州府。他们到德州去送粮,到北京去出差,往往不走济南,济阳是必经之地。济阳的垛石镇,那里有个垛石桥,是必经之桥。在晚清黄河改道夺大清河之前,济阳可以说是土肥水美,物产丰富,经济文教发达。从济阳建县以来六七百年出了很多名人。济阳的民风士气,万历济阳县志有句话说,“济邑有直道而行者,士好经术,矜名节,民务农桑,负意气”。所以济阳名士向来是直道而行,风骨凛凛,张尔岐就是一个典型。

寻径蒿庵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历史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中共济南市济阳区委员会主办,济阳区委党史研究中心、济阳区委回河街道工作委员会承办。

济阳区委副书记白宝强致辞表示,近年来,济阳区依托深厚的黄河历史文化底蕴,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先后组织开展儒学与黄河文化研学等系列活动。希望与会专家立足专业所长,把脉问诊,传经送宝。希望济阳相关人士抓住契机,虚心请教,潜心学习。

据了解,回河街道近年来将“蒿庵故里”文化品牌创建置于全区发展思路大局中谋划推进,制定《回河街道“蒿庵故里·好客回河”文旅品牌创建行动方案》,明确三年内实现“历史记忆唤醒、文化品牌出圈、产业提质增效”的协同发展目标。与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蒿庵文化研究会建立合作机制,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研究,系统梳理张尔岐经学思想,编撰出版《闲话蒿庵》《“活神仙”张稷若的故事》等系列丛书。

张华松表示,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却总感觉名士文化缺少一些依托和载体。他曾经到杭州参观过赵孟頫的学生黄公望的故居和纪念馆,很是壮观。济南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赵孟頫纪念馆。济阳现在正在高标准打造“蒿庵故里”的文化品牌,建设蒿庵文化广场,这不只是济阳的文化大事,也是济南乃至山东省的文化盛事。

山东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书学表示,深入研究和宣传地方优秀历史文化,特别是张尔岐学术成就,对于赓续齐鲁文脉、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此座谈会的授牌仪式为契机,一方面以史实为基,深入挖掘济阳历史遗存当中的文化密码,另一方面以品牌建设为媒,推动“蒿庵故里”等文化IP与文旅教育深度融合,让沉睡的历史文化转变为可感知和传承的文化力量。

应邀参会的江苏省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会长陈建林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犹如一把折扇,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提到昆山,大家对其经济发展比较熟悉,岂不知昆山还有两张文化金名片:昆曲和顾炎武。“南顾北张”结下深厚友谊,昆山和济阳同样可以成为很好的历史文化交流伙伴,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