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柴鸥林
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在乡村振兴成为时代发展关键命题的当下,由沂蒙干部学院何非副教授撰著的《以深化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沂蒙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一书聚焦沂蒙地区,以改革为动力引擎,深入剖析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路径,为沂蒙乡村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指南。
逻辑缜密,架构清晰
本书在内容结构上呈现出严谨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开篇第一章提纲挈领,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概述。点明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关键地位,阐释坚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与优先发展的核心要义,为读者搭建起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认知框架,让沂蒙乡村振兴的探索置于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明确发展方向与战略定位。第二章精准定位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与首要任务,指出农村改革是核心问题,产业兴旺是首要任务,抓住了沂蒙乡村发展的“牛鼻子”,从理论层面过渡到实践关键领域,凸显改革与产业发展在沂蒙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与引领性作用。随后各章围绕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展开深度探讨。第三章着眼土地资源,详细梳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形成与演变,剖析现存问题,并提出构建土地自由流动体制机制的设想。土地是农村发展的根基,对于沂蒙地区,合理盘活土地资源能为乡村产业发展、规模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这一章节为沂蒙乡村土地利用与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改革思路。第四章聚焦农村金融制度改革,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交易成本的分析,提出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核心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举措。农村金融是乡村经济发展的血脉,沂蒙乡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离不开金融支持,此章内容为解决沂蒙农村金融服务难题、畅通资金融通渠道指明方向。第五章强调科技支撑,阐述科技在农业发展各方面的作用,从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到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与农产品食安监管。沂蒙地区可借助科技力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品质,此章为沂蒙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科技赋能路径。第六章关注人才要素,剖析农村劳动力价格扭曲问题及成因,提出完善人才支撑的策略。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智力保障,对于沂蒙乡村,吸引和留住人才,能为乡村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推动各项事业进步。第七章推动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改革,梳理政策历程与影响,为稳定沂蒙农产品市场、保障农民收益提供政策参考。第八章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分析农民收入格局变化、融合模式及成效,为沂蒙农民增收、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各章节层层递进,从不同维度构建起以改革推动沂蒙乡村振兴的完整体系。
学术扎实,价值多元
从学术价值来看,本书具有多方面贡献。一方面,丰富了乡村振兴理论体系,结合沂蒙地区实际,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乡村振兴各关键领域进行深度剖析,为区域乡村振兴研究提供了典型样本,充实了不同地域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内容。另一方面,深化了对乡村发展规律的认识。通过分析各要素在沂蒙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内在联系,揭示乡村振兴过程中制度改革、资源配置、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等协同发展的规律,为学界进一步研究乡村发展提供理论素材与研究范式。同时,书中对各类政策的梳理与分析,为乡村振兴政策研究提供详实资料,有助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
立足实践,指导有力
在现实意义层面,本书为沂蒙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全方位指导。对于政策制定者,书中对各领域问题的剖析及改革建议,如土地制度、金融制度、农产品价格调控等,为制定符合沂蒙实际的乡村振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政策精准落地。对于乡村基层工作者,书中产业融合模式、人才吸引机制等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例如,基层干部可借鉴产业融合案例,结合沂蒙本地特色资源,推动本地产业发展;依据人才支撑策略,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对于沂蒙地区农民,书中对农民增收路径的分析,让农民了解自身发展机遇,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实现收入增长。
《以深化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沂蒙实践》以其清晰的结构、深厚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现实指导意义,成为沂蒙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参考,为沂蒙乡村在改革中实现振兴发展照亮前行之路,值得学界、政策制定者和乡村建设者深入研读与实践运用。
(作者为沂蒙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原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