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纪旭
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活力、释放潜力、提高农村经济竞争力,为实现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动力、新机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由沂蒙干部学院何非副教授撰著的《以深化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沂蒙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一书立足沂蒙大地,紧扣深化改革与乡村振兴主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乡村发展蓝图。
内容结构:层层递进,逻辑严谨
本书在内容结构上精心布局,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和严谨的逻辑。开篇从宏观视角阐述了“三农”问题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地位,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实践。这一历史回溯不仅让读者理解“三农”问题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更为后文探讨沂蒙地区乡村振兴奠定了历史根基,凸显出沂蒙实践是党百年“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本书聚焦深化改革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深入剖析了改革的必要性、关键领域和重点问题。在产业发展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挖掘沂蒙特色产业潜力,实现产业兴旺;在土地制度改革上,梳理我国土地制度演变,结合沂蒙实际分析现存问题,提出构建更合理的土地流转和利用机制,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资源保障;金融服务改革章节,分析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以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的改革路径,解决乡村发展的资金瓶颈。
科技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书中阐述了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沂蒙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以及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科技成为沂蒙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书中还深入研究沂蒙本地改革案例,通过具体实践展示改革成效,研判影响改革的各类因素,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推动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归理论升华的结构安排,使全书内容丰富且层次分明,引导读者理解以深化改革推动沂蒙乡村振兴这一宏大主题。
学术价值:多元融合,开拓创新
从学术价值来看,本书具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它是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典范,综合运用了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在回顾历史时,运用历史学方法梳理“三农”政策演变;分析经济问题,如土地制度、金融服务、产业发展时,借助经济学原理剖析现象、提出对策;探讨社会治理和乡村建设,融合社会学和管理学知识,这种跨学科研究为乡村振兴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打破了以往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丰富了乡村振兴理论体系。
本书为沂蒙精神研究提供了新角度。沂蒙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时代价值,本书将沂蒙精神与当代乡村振兴改革实践相结合,展现了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勇于改革、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揭示了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如何激励人们推动乡村发展,拓展了沂蒙精神的研究范畴,使其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外,本书以沂蒙地区为研究样本,为区域乡村振兴研究提供丰富的一手资料和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界总结不同地域乡村振兴的共性与个性规律,推动乡村振兴理论的本土化和多元化发展。
现实意义:立足当下,引领未来
在现实意义层面,本书对沂蒙乡村振兴实践具有直接而强大的指导作用。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书中对改革关键领域和重点问题的分析,以及结合沂蒙实际提出的政策建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乡村基层干部可以从书中获取丰富的实践指导。书中的沂蒙改革案例详细展示了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基层干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和应用。
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本书也具有积极意义。它让农民了解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和改革方向,增强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书中介绍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增收途径,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选择,有助于他们提升自身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实现富裕富足。
《以深化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沂蒙实践》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它以严谨的内容结构、突出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现实意义,为沂蒙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也为学界研究乡村振兴和沂蒙精神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作者为沂蒙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