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超98%群众满意度背后的“平安密码” 山东交出“十四五”政法答卷

2025-10-18 09:55:3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瑞琪

 

10月1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以高水平政法工作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据介绍,全省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已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山东连续四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的10个省份。

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

“十四五”以来,山东政法机关始终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调整优化平安山东建设及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制定贯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的若干措施。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全省136个县级综治中心均实现“五有”和“五个规范化”目标。此外,着力推进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济南、青岛和烟台市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据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郭晓东介绍,山东部署开展的“云剑”“鲁剑”“昆仑”“猎狐”等系列专项行动,已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8.9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5.7万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三年行动,2024年以来的发案数、损失数实现双下降,预警劝阻成功率达99.99%。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挂牌督办案件40起,缉捕到案目标逃犯71人,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22亿余元,群众对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满意度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列。“十四五”以来,全省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对比“十三五”同期,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5.2%、17.6%,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8.12%、17.67%。

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省委政法委组织开展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执法司法专项检查,推动政法机关持续深化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省法院出台规范合议庭运行机制的实施细则,全省累计审判执行收案1074.1万件,结案1030.2万件,审判执行质效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省检察院组织开展“规范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6件案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省公安厅实体化运行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省司法厅制定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等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出台立案、听证、案件质量评查等制度,全省累计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3.61万件。

推进拖欠企业账款案件专项执行

记者注意到,推动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以良法善治促进发展。会上,省司法厅副厅长刘振远介绍了山东在推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提升立法工作质效方面的工作。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山东推动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330件、政府规章260件,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全省重点领域、具有山东特色的法规规章制度体系。围绕保障重大战略实施,推动出台《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先后组织制定《山东省农村供水条例》等系列法规规章。围绕推动新兴领域企业产业发展,推动出台《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加强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规章供给。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立法事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同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通过打包修改废止等多种形式解决制度性问题。”刘振远介绍,“十四五”期间,省司法厅牵头组织或参与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集中清理12次。推动建立18个政府立法研究服务基地、3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100人组成的立法专家库,引导各方面参与立法。

记者了解到,为护航高质量发展,山东在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方面也积极作为。据郭晓东介绍,“十四五”以来,山东制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意见、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建立健全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出台推进拖欠企业账款案件专项执行、涉外企业风险防范化解等制度措施。在全省部署开展的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办理相关涉企案事件20863件,相关做法入选2025年全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在依法打击经济、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违法犯罪方面,山东开展了“鲁剑”“金盾助企、知产护航”等专项行动。指导帮助16.8万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65万条。健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案件信息共享、警情通报等机制。加快济南、青岛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建设,设立自贸区国际仲裁院、国际仲裁中心和青岛国际商事法庭。

【聚焦】

“政法大脑”累计汇聚9.68亿条数据

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省公安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戚思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山东公安机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成效。

据介绍,2021年以来,山东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57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919名。印发《山东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出台了14项具体措施。建设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战略支撑中心,批量挖掘、输出线索400余条,侦破案件250余起。此外,会同相关部门搭建商业秘密保护部门协同机制框架,形成协同共治工作体系。定期召开警企工作座谈会,持续开展“送法入企”活动700余次。

记者了解到,山东检察机关也通过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全力护航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鲍峰介绍,“十四五”时期,省检察院共办理知识产权检察案件3877件,其中14起案件入选最高检指导性、典型案例。对499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开展“一案四查”。常态化开展依法惩治商业秘密犯罪专项活动,积极推进促赔挽损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起诉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51件,支持权利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6件。开展“依法惩治利用网络平台制售侵权假冒商品犯罪专项”,起诉利用社区团购、直播平台制售侵权假冒商品案件1700余件,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58件。为强化协同保护,与各相关部门先后会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长效机制10份,联合挂牌督办23件重大案件,移送行政机关依法处罚632件案件,有效避免“不刑不罚”。

郭晓东介绍,山东正在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塑造政法工作新动能。制定出台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工作规划、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推动解决制约政法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制定23类常见犯罪量刑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推进刑罚执行机制改革,依法做好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同时,加强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制定《山东省政法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推动55类、579项数据信息实现全省共享,“政法大脑”累计汇聚9.68亿条数据,增强工作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