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琳
11月6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全省能源系统统筹能源供应保障、绿色转型和改革创新,加快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2024年,山东省新增用电量全部由绿电供应;全球首个商用AI大模型也已经赋能智能矿山建设。
电力总装机达2.5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位
据了解,在生产侧,山东省深入开展煤矿采掘接续和油气增储上产行动,全面做好稳产稳供,煤炭、原油年产量保持在8600万吨、2200万吨左右,其中原油产量占全国1/10以上;强化支撑性保障性电源建设,截至9月底,全省电力总装机达到2.5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位,省内机组年发电量将达到7000亿千瓦时左右。“在供给侧,畅通运输‘大动脉’。”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德雁介绍,山东省坚持适度超前、科学布局,加强能源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陇电入鲁、中俄东线山东段、沂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先后投产运行;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省域交直流混联大电网,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突破9.5万公里;形成互联互通的全省油气“一张网”,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全面构建起东西互济、内外协同的能源供应保障网络。
2024年新增用电量实现全部由绿电供应
省能源局副局长孟凡志介绍,山东省绿色电力供给能力大幅度增加。2021—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绿电)分别达到912亿千瓦时、1090亿千瓦时、1381亿千瓦时、1647亿千瓦时,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2024年,全社会新增用电量实现全部由绿电供应。今年1—9月,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147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占全省发电量的28.1%、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
在促进消纳方面,郑德雁介绍,山东省主动适应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压缩空气、电化学等储能设施多元发展,960多万千瓦新型储能让系统调节更加灵活高效; 充分挖掘需求侧响应能力,创新“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引导企业和用户“削峰填谷”,这些都让绿电既发得出、又用得好,目前全省每3度用电中就有1度是清洁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升。
全球首个商用AI大模型赋能智能矿山建设
科技创新是推动能源体系变革和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郑德雁介绍,五年来,山东省瞄准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强化技术引领、数智赋能,推动能源行业创新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记者了解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荣成石岛湾核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等“大国重器”相继在山东省落地; 首个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煤电机组建设有序推进,百万吨级CCUS、300兆瓦大型先进压缩空气储能、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等“硬核科技”填补相关领域空白;国家燃料电池创新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科技策源能力持续提升。
同时,山东省主动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产业园等试点项目破题建设,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发展进入快车道,核能跨区域供暖、车网互动充换电等示范应用全国领先,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涌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在智能化发展方面,郑德雁介绍,山东省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智技术在能源领域推广应用,促进能源设施数智化升级,全球首个商用AI大模型赋能智能矿山建设,成为煤矿安全生产与高效运营的科技“新翼”;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视频监控覆盖率达90%以上,这些“千里眼”时刻守护着管道安全;国网山东电力借助人工智能,实现精准负荷预测、调度指令智能护航,打造“电网调度智慧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