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当前,我国多行业正加速推进智能化转型,山钢集团日照公司、山东能源、山东港口青岛港分别在制造、化工、物流领域交出亮眼答卷,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制造领域,山钢集团日照公司凭借人工智能全流程集成应用,入选“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从钢卷检测到铁水温降优化实现多环节突破,树立制造业智能化标杆。化工领域,山东能源所属榆林能化甲醇精馏装置智能优化项目上线,实现连续150 小时“人工零操作”运行,年省成本超200 万元,为煤化工智能化提供实践样本;物流领域,山东港口青岛港依托全流程智能管控,从接卸、存储到流通全链条守护秋粮安全,以测温光纤、浸水防触电系统等技术筑牢“颗粒归仓”防线。
山钢日照港AI 赋能智能工厂
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浪潮中,山钢集团日照公司凭借扎实的技术应用斩获国家级认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日照公司人工智能全流程集成应用的精品板材智能工厂项目入选。
立足国家政策导向,日照公司主动发力智能制造领域。日照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加速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进钢铁制造全流程智慧工厂建设。
围绕全流程智慧工厂建设,日照公司在核心环节实现技术突破。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智能制造核心环节,日照公司聚焦“AI+应用”场景创新,取得多项行业突破。通过搭建人工智能算法与机器视觉应用体系,在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焊缝开裂判定等关键场景实现实时精确识别与智能分级,轧制生产线运用钢卷跑偏检测等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跟踪与闭环管理。在热轧产线构建AI视觉检测与动态控制融合模型,实现镰刀弯缺陷检测、翘扣头识别和精轧机架跑偏控制,并对加热炉预测控制系统优化升级,实现全线物流与生产效率的全局最优控制。
除轧制等环节外,日照公司在炼钢领域的智慧化管控同样成效显著。炼钢环节实现全流程智慧管控,应用智能扒渣、钢包智能排程等先进模型,覆盖从原料入炉、冶炼过程到钢水转运与连铸衔接的全工艺链条。日照公司自主研发的“一键脱硫”智能控制技术和“一罐到底”铁钢界面技术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从生产到检验,日照公司以机器代人推动全流程自动化落地。据悉,高炉自动换钎、加泡泥等岗位实现100%机器代人。检验环节配套AGV 智能运输实现全流程无人化,钢卷库33台行车与原料区11台堆取料机实现无人化运行。
在智能制造的赋能下,山钢股份致力于极致优化铁钢界面效率,持续改善铁水温降指标,取得新突破。9月份,济南钢城基地铁水罐综合周转率3.9次,铁水综合温降104.7摄氏度,型钢区133摄氏度,新动区72摄氏度,创历史最好水平。山钢股份积极还对标行业先进,引入智能化手段赋能铁水温降控制。例如,引进智能牵引车,逐步实现型钢区高炉全双线出铁模式,进而减少半罐产生;同步实施铁水罐加盖即时跟踪项目,实时监控铁水罐加盖状态,显著提升加盖率,进一步减少铁水在转运过程中的热量散失,为铁水温降控制提供了智能化支撑。
山东能源甲醇装置智能化投用
在化工行业智能化升级中,生产装置的优化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方向之一。近日,山东能源在甲醇精馏装置智能化应用上取得重要进展。山东能源所属陕西未来能源榆林能化公司的甲醇精馏装置工艺智能优化项目,于近日完成首轮联调并上线运行,在实现连续150小时“人工零操作”稳定运行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装置能耗。这一煤化工行业首台套甲醇精馏装置人工智能优化应用的投运,为山东能源化工板块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具体案例。
据悉,榆林能化甲醇精馏装置采用行业内常见的“五塔三效流程”,虽能满足大规模甲醇提纯需求,但长期运行中暴露出三大痛点:能耗占比高、产品质量敏感性大、工况波动频繁。为破解这些难题,云鼎科技与榆林能化共同研发了“甲醇精馏工艺智能优化系统”。这一系统融合了“AI模型+APC控制系统”,形成了两大核心能力。一方面通过精准预测产品质量,消除传统质量监测的滞后性,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另一方面优化蒸汽用量,从源头降低能源消耗。
一项新技术的价值,最终需通过实际应用成效来检验。系统投用后,在减碳、增效、提质三大维度均取得明显成果,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
通过“AI指导优化+APC执行控制”的技术融合,系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精准性与先进控制的技术优势,对精馏过程进行实时预测与闭环控制。运行数据显示,吨甲醇蒸汽消耗量降低2%,按年度测算可节约蒸汽成本200万元; 废水甲醇含量从0.45%降低到0.3%,全年预计回收甲醇超200吨。“人工零操作”成为项目一大亮点。据了解,系统以“甲醇精馏全流程自主运行”为核心目标,集成质量预测、异常报警与参数自动调控功能,大幅减少人工干预。试运行期间,人工智能大模型自动获取系统参数、完成计算并下达调整指令,实现人员“零操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多维度工艺参数进行实时分析,构建精准质量预测模型,可实时预判产品质量,减少试验成本与时间损耗,保障产品品质达标。同时,工艺参数优化降低废水甲醇含量,进一步提升产品收率。AI大模型上线后,产品纯度稳定在99.95%以上。
山东港口青岛港科技护秋粮归仓
秋粮安全事关民生,山东港口青岛港正以科技力量守护粮食安全,依托全流程智能管控体系,高效承接粮食接卸任务,多措并举筑牢“颗粒归仓”安全防线。
青岛港从调度到设备管理,通过系统优化提升作业效能。青岛港以全流程智能管控系统为核心,实现了粮食船舶靠港调度、设备协调与进度追踪等环节的全面智能化。这一举措不仅大幅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显著提升作业效率,还依托“智隼”专项流程,强化人员动态巡视保障,确保全流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实现24小时常态化高效作业,从容应对粮食船舶集中到港的作业需求。
粮食接卸之后,存储安全直接关系粮食品质。青岛港针对存储环节的痛点,构建了精准的温度管控与风险防范机制。在粮食存储安全方面,青岛港在粮食筒仓内部全面铺设测温光纤,实时精准监测不同区域的粮食温度,一旦发现温度异常,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系统还配套谷冷风机与定制化倒仓方案:当仓内温度超出安全阈值,谷冷风机迅速响应,5分钟即可将温度从30℃降至8℃,高效完成控温作业。结合定期实施的倒仓操作,进一步保障粮温均匀稳定,从源头上有效防范粮食板结等质量风险。
粮食作业现场环境复杂,用电安全是保障作业人员与设备安全的重中之重。青岛港通过技术创新,针对性解决用电隐患问题。据悉,针对粮食作业现场用电安全隐患,青岛港研发并应用浸水防触电系统,该系统具备快速响应与精准定位两大核心优势:当检测到电流异常泄漏时,系统可在毫秒级时间内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事故发生;若设备因意外浸水,系统不仅能自动触发声光报警,还能精准定位故障点,为维修人员快速排查、检修提供精准指引。
为优化现场粉尘清理作业,青岛港针对粉尘易堆积的“设备缝隙、地面凹槽”等清理死角,创新采用负压式真空清扫系统,并配套设计多功能管口接头。作业人员可根据不同清理场景需求,灵活切换接头形态与清扫方式,解决传统清扫工具“够不着、清不净”的行业难题。这一创新举措大幅提升粉尘清扫作业效率,实现现场粉尘无死角清理,有效改善作业环境质量。
高效接卸与安全存储之后,加速粮食流通才能让“粮仓”价值最大化。青岛港通过完善设施与自动化技术,优化粮食提货环节效率。为加速粮食流通效率,青岛港粮食码头配备装车楼、装箱楼、灌包楼等多元化作业设施,可灵活响应各类提货需求。同时,码头搭载自动装车系统,实现粮食市提装车全流程自动化、无人化操作:当市提车辆到港后,系统通过智能识别快速完成信息核验,随后启动精准装车程序,大幅缩短车辆在港提货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