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山东202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公布

2025-11-26 09:48:5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近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山东省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闯关地图”,为全省2026届艺术类考生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此次不仅确立了以省级统考为主体的新格局,更在考试形式、文化要求与志愿填报等关键环节亮出实招。

面试转录制,统考更规范

根据艺考类别,艺术类专业的江湖被清晰地划分成了“七大派”——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舞蹈类、音乐类、播音与主持类、表(导)演类以及戏曲类。在这“七大门派”中,除了“戏曲派”独树一帜,通过“省际联考”切磋武艺外,其余六派均需在“省级统考”的擂台上—较高下,而戏曲类专业省际联考成绩即作为考生专业成绩。这意味着,对绝大多数艺考生而言,省级统考成为决定能否拿到后续比赛“入场券”的“资格赛”。

这场关键的“资格赛”时间已敲定。2025年12月,艺术类考生将迎来两场大战。首先是12月6日至7日的“笔试大战”,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音乐类、表(导)演类考生将在方寸考卷上展开第一次正面交锋。紧接着,12月17日至24日,则是“面试与录制周”,播音主持类的妙语连珠、舞蹈类的翩若惊鸿、表(导)演类的声台形表,都将在这一周集中展示,接受检阅。

不同的专业,考核的“招式”也各异。有的在静悄悄的笔试考场里“以笔为剑”,如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有的则需要“又笔又面”,如音乐类的笔试加现场录制,表(导)演类中戏剧影视导演方向的笔试加现场面试;而舞蹈、播音主持等专业,则完全在面试考场上“真刀真枪”地展现个人魅力。值得注意的是,播音与主持类考试的形式将在未来迎来变革——2027年起,该专业统考将从现场面试转变为现场录制,这预示着艺考形式正向着更标准化、更高效的方向演进。

方案还为省级统考成绩划下了一条不容逾越的“红线”,省级统考本科不合格,校考成绩再优秀也等同于“无效”——未达到省级统考本科合格线的考生,没有资格参加相应类别的本科校考;即便考生报名参加了,也不能参加后续投档及录取。这一规定,彻底堵上了绕过统考的“捷径”。

对于许多考生曾经谈之色变的“校考远征”,方案也给出了明确的说法:结束了!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考生与家长无需再“南征北战”。同时,校考的“门票”也变得更为珍贵,各高校严格控制现场考试人数,校考合格证发放数量也设定了上限,这让校考的选拔显得更为精英化和精准化。

文化成绩“权重”加码,综合见真章

闯过考试关,还要迎接志愿填报和录取环节。按照招录顺序,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和专科批“三关”依次进行,环环相扣。

首当其冲的“本科提前批”,内部还藏着两种不同的“玩法”。

A类(非平行志愿部分),堪称“独木桥”,专为那些拥有校考资格的独立艺术院校(如央美、中戏等)以及戏曲类本科专业设置。这里实行“老式”的顺序志愿,考生只有1次机会,且仅可填报1个院校志愿。不过,1个院校志愿下可填报4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本科提前批A类如同一次精准的“押宝”,风险与机遇并存。

B类(平行志愿),则是省属公费师范生艺术类专业的“专场”。这里有2次填报机会,并且实行“专业+学校”的平行志愿,最多可填60个志愿,选择面更宽,博弈色彩更浓。考生必须注意,A类和B类如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必须提前做出抉择。

接下来的本科批,是绝大多数凭借统考成绩征战的考生们的主阵地,同样有2次志愿填报机会,也是考生们“丰收”的关键。最后的专科批,则为艺术梦想的延续提供了平台,同样有2次机会。

除了专业成绩,文化课成绩也是决定最终录取的“胜负手”。在综合分的计算公式里,它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权重。2026年山东艺考为不同专业的文化课划定了清晰的“分数线”:播音与主持类的考生需要拿出最高的文化课水平,其录取线与普通类一段线看齐;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书法类的考生,文化课门槛为普通类一段线的75%;舞蹈类、表(导)演类和戏曲类的考生,文化课要求为普通类一段线的65%。

而这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将汇聚成一个决定录取命运的数字——综合成绩。山东实行“文化成绩+专业成绩”关联投档,但不同专业的“配方”大不相同:对于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是文化与专业成绩五五开(各占50%),倡导的是“文武双全”;对于书法类,文化成绩的比重更高,达到了六四开(文化60%,专业40%),凸显了笔墨背后的学问修养;最突出文化成绩的是播音与主持类,采用了三七开(文化70%,专业30%)的算法,明确要求未来的“金话筒”们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化底蕴。

志愿新格局,最多有96个选择

如果说考试是“攻城”,那么志愿填报就是“略地”。2026年山东艺考在志愿填报环节,给了考生前所未有的“武器库”和“战术空间”。整个录取过程中,艺术类考生最多有6次“出击”的机会,分布在三个批次。但切记,一旦在某次被成功“录取”,就必须退出战场,不能再参与后续的争夺。

本次方案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莫过于在本科批和专科批的省级统考专业中,全面推行“专业(专业类)+学校”的平行志愿模式,并且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上限达到96个。例如,“视觉传达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就是一个独立的志愿单位,考生可以最多组合出96个这样的志愿,形成了一个从“梦校热门专业”到“稳妥保底专业”的巨大选择谱系。这彻底改变了过去“先进学校大门,再听凭专业分配”的被动局面,让学生能真正录其所愿。

对于拥有多种专业技能“傍身”的考生,政策也展现了其友好的一面。在同一类别内,如果考生取得了多项合格专业成绩,那么在填报平行志愿时,可以自由地混合填报这些不同专业。例如,一位在表(导)演类中既通表演又懂导演的“多面手”,就可以在96个志愿格子中,既填戏剧影视表演,也填戏剧影视导演,最大化地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当然,规则中也存在需要谨慎应对的“特殊地带”。本科提前批A类(校考专业和省际联考的戏曲类专业)以及专科批省际联考的戏曲类专业,仍实行非平行志愿,每次只能填报1个院校志愿,这考验的是考生的胆识与精准判断。此外,在同一批次填报时,使用统考成绩、校考成绩和联考成绩的专业志愿不能交叉填报,考生必须选定一条赛道进行冲刺。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