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2025年尼山书院红色经典公开课第十讲30日开讲

2025-11-27 10:01:4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在烽火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里,许多力量为打破封锁、支持抗战提供了经济保障。11月30日,2025年尼山书院红色经典公开课将迎来收官之讲。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周传艺将来到现场,围绕《金融抗战的影像呈现》,讲述这段感人至深的金融抗战红色传奇。

抗战时期,为抵御侵略者的金融掠夺、筑牢国家经济防线,中国各方力量于1937至1945年间开展了一系列金融斗争,有效遏制了敌伪货币的渗透蔓延,维护了广大后方及沦陷区局部的金融秩序,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经济基础。

登户研究所在抗战期间伪造生产了超过40亿元的中国货币。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华北、华中等地,大量假钞被印制。各个根据地纷纷建立银行、发行货币,逐步收回伪币。

山东在抗战时期的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红色金融斗争和经济支援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抗战金融体系。山东建立了北海银行,发行北海币,建立货币管理体系,支持根据地经济建设和货币斗争。此外,胶东党组织派部分同志潜入招远金矿,发动矿工以消极怠工为掩护,秘密向外运输黄金,还通过袭击运金车、建立收购站等方式筹集到了大量黄金,向延安秘密运送黄金13万两。这笔宝贵的资金为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经费保障,有力支撑了抗战前线的物资供应与后方的建设运转,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册上书写下一段军民同心、赤诚奉献的动人篇章。

回溯历史,当年推出的一系列金融调控、货币发行与反掠夺政策,凝聚着民族智慧与谋略,对当下统筹金融安全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些惊心动魄的金融抗战故事,也通过影视艺术的创作转化得以生动呈现。创作者以艺术化的表达手法,将隐蔽战线的智慧博弈、经济战场的艰难坚守具象化,让更多观众得以触摸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脉络,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了文艺作品铭记历史、启迪当下的重要价值。

自7月13日首讲以来,2025年尼山书院红色经典公开课邀请省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光影里的抗战印记》等主题展开,将厚重的抗战历史与多元的文艺表达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抗战历史细节与红色文艺经典的动人魅力。本月30日,系列公开课迎来收官之讲。这并非红色文化传播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系列内容将持续推动抗战精神转化为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动力,助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嘉宾介绍

周传艺,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博士后,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博士后特别资助、教育部社科项目、山东省社科项目等科研项目近10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10余篇。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