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赵天羿
你想象中的主持人大赛是什么样?是西装革履、字正腔圆的播音腔?还是聚光灯下、一人一麦的经典范儿?在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校园里,一场不一样的主持盛宴正在酝酿——由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文旅传媒集团、新东方文旅共同举办的2025年第二届主持人大赛暨“文旅好声音”校园星主播大赛,正以“声动文旅”为名,把话筒交给青春,把舞台搬进齐鲁山水之间。
破圈革新,重塑舞台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校园比赛。从策划之初,它就带着“破圈”的基因。在延续首届大赛“发掘潜力、展示风采”的基础上,本届大赛迎来重磅升级:山东文旅传媒集团与新东方文旅作为战略合作方强势加入,把真实的行业资源、专业的评审视角,甚至实习与就业机会,直接“搬”进了校园。
“我们不只是选主持人,更是在寻找能够讲好山东故事的‘文旅星推官’。”活动主办方、山东文旅传媒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主持人”到“星推官”,一词之差,背后却是赛事定位的根本转变。选手不再仅仅面对虚拟的舞台场景,而是化身“地方文旅推介官”,用语言为家乡代言,用表达为文化发声。
从11月初启动报名,到11月24日决赛落幕,这场持续近一个月的“声音之战”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大阶段,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堪称一场“主持界的闯关游戏”。
初赛的选拔在各学院与学生组织内部热烈展开,虽是一场没有聚光灯的“幕后战场”,却同样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与创意。同学们在这里各展所长:有的以深情的经典朗诵叩击人心,有的用机智的即兴评述展现思维火花,更有同学别出心裁,直接模拟起文旅主播的“带货”现场,提前进入了“文旅星推官”的角色状态。“我们由衷期待看到更多元的表达,更真实的个性在此绽放。”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张元说,“不设限,不框定,这才是对青春最大的尊重与礼赞。”
经过各分赛场的初步筛选,赛事进入白热化的复赛阶段。复赛以“声动齐鲁·我的家乡是网红”为主题,要求选手在2分钟内完成一场精彩的“文旅带货”任务。这不仅是语言功底的比拼,更是创意策划与感染力的较量。选手们使出浑身解数,在有限的舞台上描绘着无限的家乡风情。最终,经过层层激烈闯关,从数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30位选手,成功拿到了通往决赛的“入场券”。
决赛的赛制再度升级,对选手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参赛者需要在紧张的2分半钟内,完成“自我展示”与“文旅带货”两部分任务,且必须全程脱稿。这不仅考验着选手的语言组织与现场把控能力,更挑战其内容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共鸣。真正的“星主播”将在这一终极舞台上,用声音点亮齐鲁文旅的版图。
实战赋能,星推登场
决赛现场设置了三大创意赛道,共同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好客山东”文旅图景:“舌尖上的家乡”从味蕾出发,探寻地方美食背后深厚的人文故事;“指尖上的非遗”聚焦匠心,让传统手工艺在当代叙事中焕发新生;“田野里的鲜货”则扎根乡土,将优质农特产与新时代的乡村风貌一同推向台前。
三大赛道虽视角各异,却殊途同归——它们共同致力于让那些藏在阡陌巷弄的“家乡好物”被看见,让融入血脉的“故土味道”被记住、被延续。在这个创新的舞台上,选手的身份已然转变,他们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更是肩负使命、充满热情的“文旅星推官”;而整个赛场也不再是单纯的竞技场,它更像一个充满张力的“立体直播间”,每一个讲述都是一次真诚的推介,每一次展示都是一次情感的连接。
这不仅是一场语言功底的较量,更是一次内容创意、节奏把控与舞台魅力的综合考验。面对有限的几分钟展示时间,选手们必须思考: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目光、打动专业评委?如何让“文旅带货”既洋溢文化底蕴,又散发青春气息?这成为摆在每位选手面前的“灵魂考题”。
如此“实战化”的赛制设计,既锤炼选手的语言组织与即兴表达能力,更考验其内容策划的巧思、文化理解的深度与情感共鸣的强度。整个比赛通过沉浸式、场景化的设定,突破传统主持竞赛的框架,使赛事不仅更具观赏性,也更贴近真实传播生态,富有现实意义。
当郭姜欣以《不羡仙境羡田垄》的豪情点燃全场,薄宇借《一饼藏锦绣千层承匠心》细腻展现非遗之美,信安婷在《一场烟火与真诚的奔赴》中娓娓道来地域风情——这些年轻的声音,正以蓬勃的创造力,重新诠释着校园主播的深度与广度。
而当孔心茹在《“曲”径通幽访圣,“阜”盛文脉传情》中探寻儒家思想的当代回响,张佳慧用《舌尖上的蔚蓝乡愁》串起风味与记忆的脉络,他们所完成的,早已不只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从校园舞台迈向职业世界的桥梁搭建。
正如一位参赛选手在赛后感慨:“从前觉得主播只是说话的艺术,现在才明白,主播是连接人与风景的桥梁,是用声音为山河立传、为文化传情的使者。”
本届大赛的奖项设置也颇具匠心,除传统的一、二、三等奖之外,更设立了“最佳人气热度”“最佳创意呈现”“最佳上镜风采”“最佳‘造梗师’”“最佳王者”等一系列特色奖项,致力于让每一种才华都被照亮、每一种表达都获认可。
搭建桥梁,职通未来
“我能从这里走向哪里?”——这是萦绕在许多选手心头的自我叩问。而这场别开生面的主持人大赛,正以实实在在的机遇,为他们铺展出一条看得见的未来路径。
比奖杯与证书更具吸引力的,是赛事背后那条清晰的“职业通道”。优秀选手不仅被授予“山东文旅推介官”荣誉称号,获得来自行业一线的专业指导,更有机会走进企业实地研学。这意味着,一方校园舞台,可能就此成为一些人走向广阔天地的职业起跑线。
“我们致力于打破校园与行业的壁垒,让学生的才华不被埋没,让优质资源不被闲置。”主办方代表如是说。这场赛事,既是一场青春飞扬的校园文化盛宴,更是一次“以赛促学、以赛促就”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而这座连接课堂与职场、理想与现实的“青春桥梁”,正是校企协同育人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大赛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才艺比拼,进阶为一次全方位的成长赋能——它让学生的闪光点被行业看见,让前沿的产业资源注入校园,更让青春的创造力在与真实世界的碰撞中,激荡出无限可能。
当青春的表达对上产业的脉搏,当学子的梦想照进现实的赛道,教育的活力与行业的未来,便在这一方舞台上交汇共鸣,焕发出崭新的生机。